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生活方式、文化观念的日益更新,人们的心理困惑也不断增多。正如联合国专家断言:“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像心理冲突一样,带给人们持久而深刻的痛苦。”尤其是处于身心发展关键时期的青少年,他们的心理健康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学习的焦虑,人际交往的冲突,环境适应不良,人生发展的烦恼,情绪障碍,等等。的确,每个人都不愿受到心理问题的困扰,但实际情况是每个人都难以保证自己不会受到心理问题的困扰。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不仅关系着个人的成长,而且关系着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前途。因而帮助他们客观地认识自己的身心健康状况和发展特点,加强心理素质教育,增进心理健康水平,提高人的心理对外界的免疫力,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就显得愈为迫切和重要。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心灵互动》一书就是一部内容涉及学习心理辅导、人格心理辅导、生活心理辅导、职业心理辅导等多方面的,具有学科交叉性、实用性、教育性和普及性等多项特点的,能够加强人的基本心理品质的培养与训练的一部心理辅导佳作。作者郑晓边教授系国家教育部“十五”规划重点研究课题《高中生心理健康测评与团体辅导研究》项目主持人,十多年来一直耕耘在高考和大学的心理辅导领域。可以说,这本书也是作者在多年的心理教育累积与研究思路的梳理之上辛苦结晶出的一部力作。
心理辅导作为一门新兴的科学是在20世纪伴随着职业指导、测量技术和心理治疗的兴起出现的。虽然起步较晚,但却发展较快。综观当前国内外相关书籍,英美等发达国家关于心理咨询的理论框架及其内容难以应用于我国的实际情况,港台及大陆有关心理辅导方面的书籍翻译版本居多,体系远未完善,实例甚少。并且这些相关书籍所涉及的心理学、医学、教育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研究常常是各家分离,精神病学的色彩太浓,问题调查多,干预措施少,不适合我国大陆学校教育的心理辅导实践。在教材建设方面也相对迟缓,已有的少数几本专业教材过于倚重理论,亟缺来自实践的辅导样例。因此,尽管有一些相关书籍问世,但大都是较为宏观的隔靴搔痒,鲜有像《心灵互动》一书所剖析的那么独到与深刻。该书作者运用生物—心理—社会整合模式的观念,对心理辅导的实际样例进行了系统、详实的论述,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到实践,力求内容丰富、结构合理,以期完善我国学校心理辅导研究的实践框架。因而《心灵互动》的创新之处就在于它是一部面向中国人的实际而编写的高质量的心理辅导样例集。它汇集了作者十多年来从事学校心理辅导门诊以及教学科研工作的手记与样例,是一部全新的学术性大众读物,是作者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多学科的方法所进行的多视角、多层面的探索。
在内容的安排上,《心灵互动》遵循学校心理辅导的三大内容逻辑,依次从高考与学习、生活与交往、求职与家庭心理辅导的角度,用七十多篇样例,描写了人的心灵成长之路以及来访者与心理咨询师互动的辅导历程。在本书中,作者将心理辅导所接触到的大量案例以多样的题材和形式一个个生动地展现出来,如“《断墙情思》的情思”、“巾帼须眉比翼双飞”、“换位思考看‘隐私’”、“痛苦的为什么是我”、“时代挑战家庭教育”,等等,可读性极强。在观点的阐述上本书不是用理论去阐述理论,用概念去解释概念,而是将精辟的理论分析融于生动的叙述之中,因而既具有鲜明的问题指向,又具有相当的学术深度,这样便在鞭辟入里的剖析中充分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对话,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因而读起来通俗易懂,饶有趣味,引人入胜,感觉娓娓道来,读者也由此在审视现实、反思问题中受到启迪与鼓舞。
心理辅导不仅在于帮助来询者克服当前面临的困难,更重要的在于培养来询者独立决策的自助能力。因为人有理解自己,不断趋向成熟、往积极的建设性变化的巨大潜能。只有这样,才能使个体更好地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发展自我,最终达到超越自我。因而“助人自助”是心理辅导的最终目标,也是其最高境界。《心灵互动》一书便充分体现了这一主旋律。作者在书中并未单纯地去叙述和描述一个个的心理问题和困惑,而是以此为切入点,针对具体实际和个体特点,运用心理理论为当事人提出具体可行的解决方案或建议,让他们从危机中看到生机,从困难中看到希望,从而为个体走出心理困境、达到自主自立,开了一剂独特的心理处方。因而《心灵互动》在于给人一把钥匙,让其学会自己去“开门”,学会自己去排忧解难。
浏览《心灵互动》,全书语言流畅、记叙生动、分析深入、引人思考,形散神聚,集科学性、趣味性和操作性于一体,不仅是一本珍贵的学校心理辅导领域的学术专著与教参,也是一本实用的心理咨询师和辅导教师的专业培训读物,适合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家长和心理咨询师参考,也适合青少年学生保健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