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的山村教师——走近“大别山师魂”汪金权》是一部触及师者灵魂深处之作,也是一部聚集众人心灵感动之作。
本书的主人公汪金权从全国著名的师范大学毕业,主动放弃名校的优厚待遇,返回故乡山村执教22年。大别山下22年的痴情守望,呕心沥血,使他早生华发,为了实现大山深处孩子的梦想,他几乎倾其所有,却至今无怨无悔。他以其光芒的人格力量和崇高的师德感动了荆楚大地,感动了中国。他被喻为“萤火虫”、他被喻为“大别山师魂”、他被誉为“民族的脊梁”。本书不是汪金权老师事迹的材料堆积,也不是带有政治教化口吻的道德说教,它从媒体记者、汪金权师友、学生以及广大网友等各个侧面,串起一个个“感动”,带你走近汪金权,走近他朴实的生活,走近他闪亮的心灵世界。
相信没有哪本书会牵动几乎所有中国主要媒体记者的心,而这一切只因为感动。在感动的名义下,本书汇集了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湖北日报》、《楚天都市报》等多家中央及省级媒体的主任记者甚至驻站站长的采访手记。在书中,那些往日被誉为“无冕之王”的大牌记者们,暂时摆脱了新闻报道程式的羁绊,真实地记录了汪老师背后那些撼动人心的故事。《楚天都市报》记者陈杏兰,第一位深入湖北省蕲春四中,全面采访汪金权老师,她的长篇纪实通讯以“我的感动”为名,一气呵成,她以质朴的语言描写一个质朴的人物,以鲜活的笔触勾勒一个鲜活的形象,读后让人动容。中央电视台记者王涵、新华社记者皮曙初的采访纪实向读者讲述了他们采访汪金权老师时经历的从质疑到撼动的心路历程。《人民日报》记者张志锋则在本书中“报道”了“未曾见报的‘新闻’”。《光明日报》驻湖北记者站站长夏静女士坦言,她希望通过该书再次呼吁全社会对农村教育的现状进行深入思考。感谢众多媒体人,汪金权老师的奉献让他们感动,他们的言行也感动了读者,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新时代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
没有人愿意阅读满是说教的道德读本,真实生动的素材,绝对不能以僵化刻板的形式呈现,翻阅本书,你不难发现,策划者确实做到了这一点。精心编撰的编者按,配以寓意深刻的图片,充满诗意,感人至深。大多具有文学背景的作者,文笔隽永,字里行间,流露真情。读完“师友的感动”篇,相信读者会有同感。该篇带我们回到汪金权意气风发的时代,回到了艰难抉择的时刻,回到了儿女情长的岁月。汪金权不知道,家境贫寒,学习刻苦却又乐于助人的年轻小伙总让大学辅导员牵挂在心,为了让他不受饥寒折磨,辅导员总是记挂着为他申请各类补助。汪金权不知道,当时坚决反对他与老家的民办教师(他现在的妻子)谈恋爱的同寝室同学,而今却对他充满敬意,心生感叹:“他终于还是放弃了繁华的都市,选择了回到生他养他的偏远山区任教,报效家乡父老!他终于还是选择了那个后来患精神病的民办教师为妻,并不离不弃相守至今。他终于以自己丰硕的教研成果和成百上千的优秀弟子,证明了自己无愧于教师的职责和光荣,并以自己的力量和肩膀承载起许多人的梦想和希望。”在毕业20年的同学聚会上见到汪金权,一直在昆明工作的女同学阮英禁不住心酸落泪,难以割舍的同窗情谊,大学老师对他们爱的付出,让她带着一颗爱心走上工作岗位,尽其所能回报社会。书中阮英以“金权,清泉”为自己的文章署名,这是她对昔日同窗的最高赞誉。“我所知道的汪金权”早在网络上流传,感动无数网友。深夜探访20多年没见的老同学,月黑风高,又遇道路坎坷,车胎爆破,终于在深山的土坯房中见到仍正在灯下批改试卷的老同学,一时感慨万千,潸然泪下。大学时代的好友叶甲友以温婉的笔触,将与汪金权“午夜相逢”的经过娓娓道来,读后令人感动不已。“感谢你,老汪!你让我们又回想起纯朴的过去,让我们珍视失去的美好,让我们重拾起许多不该丢弃的珍宝。”这是汪金权师友发自内心的感动。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爱如夏花,师爱如父,“学生的感动”篇是汪金权的学生在对世人诉说着老师的“真心”。当今社会网络已成为大众获取各类信息和自由发表观点的最佳途径。同其他许多当前的焦点事件或人物一样,很多人是通过网络知道了汪金权的故事,并在网上抒发着对这位山村教师的敬意。本书敏锐地捕捉到了那些滴水微澜却打动人心的只言片语,让“网友的感动”通过纸质媒介得到延伸。
有人说“人物”最多也只能热一年半载,以热点人物为题材的书只是媒体报道的“跟风之作”,但品读全书你会发现,本书是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师范大学出版社为优秀的人民教师树碑立传,这部“传”感动人心,这部“传”值得品读,这部“传”意义深远。《人民日报》的新闻短评中指出:“汪金权坚守清贫,甘做‘萤火虫’,为山区孩子点燃希望的灯,照亮前进的路。他放飞的是孩子的梦想,托起的是山乡的未来。他只是默默奉献,从不求回报,不图名利,恪守师魂。千百年来,我们的民族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靠的不就是无数这样的普通大众吗?他们,才是民族的脊梁。” 这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中,汪金权平凡的坚守令所有人动容,他深沉的博爱令所有人敬仰。全书不仅向我们诠释了汪金权崇高的师德风范,也照射出汪金权崇高精神的时代内涵与社会价值。
在繁华喧闹的华中大都市中,汪金权的母校华中师范大学静静地坐落在洒满绿荫的桂子山上,这个被誉为“华中地区教师摇篮”的著名学府,已经历了百年的历史沧桑,她就像一位慈祥的老母亲时刻关注着每个儿女的成长。这本《感动中国的山村教师——走近“大别山师魂”汪金权》是母校为自己的孩子所作的一份感人的记录,也是为所有教师或准教师们所树立起的一面旗帜,是为神州大地上所有怀有一颗感念和责任之心的人们所汇聚的一盏明灯。希望通过此书,让更多的人认识汪金权,因他而感动,因他而更加坚守自己的教育职责,同时,也让更多的人看到我们对“师魂”精神永远不灭的信心和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