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概况

企业文化

八年之功 终成巨帙

——国学大师张舜徽先生的鸿篇巨制《张舜徽集》出版侧记

从2003年到现在,经过8年的艰苦努力,重点出版工程、国学大师张舜徽先生洋洋近千万言的皇皇学术巨著《张舜徽集》的出版工作终告全部完成。回望8年漫漫出版路,笔者作为负责这个重点出版项目并参与编辑工作的项目负责人之一,不禁感慨万千,也深感欣慰。

说起《张舜徽集》的出版缘起,不能不提到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更早出版的一套丛书《桂岳书系》。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当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在寻找、整合出版资源时,发现出版社所在的华中师范大学还有许多很好的出版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利用,特别是一些大师级的学者,他们在华中师范大学及其前身或长或短地工作过,生活过,有的甚至是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和美好年华都奉献给了这所学校。为了传承这些著名学者的学术成果,弘扬他们的学术精神,出版社决定出版一套能够代表华中师范大学最高学术水平和学术成就的大师级学者的论著选集。这是一套大型的丛书,名曰“桂岳书系”。桂者,桂子山也;岳者,泰斗也。武昌桂子山是华中师范大学的所在地,以桂树众多、桂花飘香而得名。“桂岳”顾名思义,就是桂子山上(华中师范大学)的学术泰斗。书系第一批出版了詹剑峰、韦卓民、杨东莼、张舜徽、钱基博五位大师级学者的学术论著选(我们称之为“五老书”)。书系甫一问世,即获如潮好评。当时许多媒体竞相报道,或刊发出版消息,或登载学术书评,一时蔚为大观。

尽管《桂岳书系》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认可,出版获得了成功,但作为出版人,我们自己仍感到有不小的遗憾。这主要是因为作为论著选集,一册之容量实在太有限了,难免挂一漏万。特别是像张舜徽先生那样的大学者,一生勤于著述数十载,留下文字逾千万言,可谓著作等身,一个选本实难载之于万一。要想充分反映张舜徽先生的学术成就,就必须尽可能完整地出版他的著作,而要做到这一点,谈何容易?光资金就是一笔巨大的投入。然而,具有战略眼光的出版社新一届领导班子经过慎重思考,认为张舜徽先生的著作都是高水平的学术著作,其中大多数经过历史的积淀,已成为传世的经典之作。出版这套大书,不会没有风险,但这风险值得冒,哪怕是赔钱,也是值得的,毕竟是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承文明作出了我们应有的贡献。领导层的想法得到了全社员工的一致拥护。于是,出版社在财力并不雄厚的情况下,毅然决定投入巨资,出版张舜徽先生的文集。2003年是华中师范大学建校一百周年,百年校庆是华中师范大学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一个很好的出版契机,出版社决定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隆重推出这套卷帙浩繁的文集。

文集定名为“张舜徽集”,当初也是有争议的。有一种意见认为,既然要出张先生的文集,不如干脆出全集。其实出版社并非不想出全集,可实际操作起来并非易事。这主要是因为张舜徽先生的著述过于丰赡,加之作者已故去多年,要想把作者的全部文稿搜集齐全恐怕很难做到。一旦有所遗漏,哪怕是一篇或几篇,都将难副“全集”之名,故名之以“集”更符合实际情况。

《张舜徽集》一共4辑20册,共收录张舜徽先生学术著作19部,总字数近千万言,虽非全集,然张舜徽先生的主要著作已悉数收入。作为硕学通人,张舜徽先生的治学范围很广,遍及经、史、子、集四部,《张舜徽集》收录的著作基本上涵盖了四部之学:研究经部之学的,则有《郑学丛著》;研究子部之学的,则有《周秦道论发微》、《周秦诸子政论类要》;研究史部之学的,则有《中华人民通史》、《史学三书平议》、《清儒学记》、《清代扬州学记》、《顾亭林学记》;研究集部之学的,则有《清人文集别录》、《清人笔记条辨》,《讱庵学术讲论集》、《爱晚庐随笔》、《霜红轩杂著》三书亦可归入此类。然张舜徽先生学术成就最大者,当推其文献学研究,《张舜徽集》收录的这方面的代表作有《中国文献学》、《说文解字约注》、《广校雠略》、《中国古代史籍举要》、《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汉书艺文志通释》、《旧学辑存》等。尤值一提的是,《霜红轩杂著》张舜徽先生生前因故未能出版,此次系首次出版。

尽管张舜徽先生的著作之前大多出版过,此次出版难度仍然不小。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张舜徽先生的著作内容博大精深,其中有不少篇目系用古文写的,而且夹杂着为数不少的繁难生僻之字,这对编校人员的文化底蕴和语言文字功底是一大考验。第二,张舜徽先生著作的初版大多为竖排本,此次统一改为横排本。由于排版形式发生改变,某些标点符号特别是书名号的形状、起止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由此带来了技术处理上的难度。第三,张舜徽先生著作的初版情况相当复杂,涉及的出版单位也很多,字有排繁体的,也有排简体的(如《中华人民通史》),也有未排版直接根据作者的手稿影印的(如《说文解字约注》、《旧学辑存》上册),此次出版,统一改为繁体横排。这便出现了对张舜徽先生影印手稿的字体字迹如何正确辨认的问题。要想做到每一个字都能正确辨认,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还有,简体转繁体的过程中,并不是所有具有繁体形式的简化字都一定要转成繁体字,如“里”字的繁体形式是“裏”,“里面”的“里”字,当用繁体字“裏”;而“不可以道里计”的“里”字,却不可用繁体的“裏”,而仍要用简体的“里”,不然就错了。汉字中类似的情况还有不少。这对编校人员的业务能力也是一个挑战,处理不当就会出错,甚至闹笑话。第四,排版难度大。作为著名的文献学家,张先生的著作中有许多字是电脑字库里没有的,包括甲骨文、篆文、生僻字、繁难字等,这些字都需要临时造,这方面最为典型的是张先生文字学方面的代表作、皇皇巨著《说文解字约注》。尽管如此,参与这套书出版工作的全体编校人员怀着对大师的敬意和对读者高度负责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难,经过8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圆满完成了这项浩大的出版工程。

作为学术界公认的国学大师,张舜徽先生的学术成就得到了许多著名学者的极高评价。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初,著名学者曹聚仁先生就曾将张舜徽先生的经史研究与国学大师钱穆先生相提并论。90年代初,著名的思想史家蔡尚思先生也把张舜徽先生看作是与柳诒徵、钱穆齐名的国学大师。在21世纪初年,我们以全新的编排版式出版张舜徽先生的大型文集,重温大师经典,这对弘扬传统文化、张大国学无疑是做了一件极有价值、极有意义的事情。正因为如此,作为这项出版工程的每一个参与者,我们备感自豪和骄傲。同时,我们从数十人忙活了8年之久才将这套大书出齐这件事,联想到张舜徽先生仅以一人之力,逐笔逐字用蝇头小楷撰写出这么多著作,该是多么不容易!一种对老先生的无限敬佩、敬仰之情更是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