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概况

企业文化

跨学科的整合——《认知科学导论》评介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由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熊哲宏教授所著《认知科学导论》一书已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认知科学是20世纪世界科学标志性的新兴研究门类(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是探究人脑(或心智)工作原理的前沿性尖端学科。就其学科性质来说,它是关于智能系统(人脑和计算机)的工作机制的跨专业(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神经科学、语言学、人类学和哲学)研究。因此,许多科学家大胆预测:认知科学将成为21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学科并可能成为新的“科学革命”的中心。

不过,就现状而言,特别是在我国,对于一般读者甚至某些特定领域的专家来说,他们对认知科学的总体概貌并不十分清楚,其原因有二:一是认知科学本身尚不够成熟,二是迄今为止我们对认知科学缺乏统一的、整合性的探讨。虽然某些领域的专家也的确在从事认知科学意义上的研究,但他们往往在特定的领域各自为战,彼此之间缺乏足够的沟通与对话。

这样,本书的出版便具有深远的意义:第一,认知科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尖端学科,目前并未达到完全成熟的程度。而在国内,对认知科学的研究也并未完全展开。而本书对认知科学作出了“统一的,整合性的”研究,将认知科学的总体概貌和基本框架、严谨而又有深度地作出了描述。就国内而言,本书的研究成果达到了先进水平,具有补白的意义。

第二,本书在整合、概括和评估自认知科学诞生以来各项代表性的成就的基础上,对制约认知科学发展的深层哲学问题作出了系统的探讨。认知科学内在地、固有地包含着它自身的哲学问题。这些哲学问题必须从理论上加以解决,否则会限制认知科学的发展。本书从哲学的高度审视了认知科学的基本假定、基本概念和主要理论的合理论性与不合理性,并在一定程度上为认知科学的未来发展确定了新的研究取向。

本书的基本研究思路是:首先追溯认知科学的起源和发展,弄清它的对象和范围、主要问题和研究方法;然后在指明认知科学的指导性隐喻——“计算机隐喻”——的前提下探讨认知科学的两大“范式”,并具体分析这两大范式如何解决认知科学的某些普遍问题(如智能科学解释以及意识的地位);最后展望认知科学的未来。

其具体内容如下:

1.认知科学的性质:认知科学的起源、发展、对象和范围、研究方法。

2.计算机隐喻:计算机模拟;计算机的特征;计算机与人性。

3.符号系统范式:“物理符号系统假设”;计算机心理学的性质;符号系统范式的地位和前景;主要哲学问题。

4.联结主义范式:联结主义模型的基本特征;理论优势;人工神经网络的哲学义。

5.“图灵测试”与智能的本质:“图灵测试”与机器思维;关于“图灵测试”有效性的论争;人工智能与人的智能。

6.常识知识问题:常识与“常识知识问题”;常识知识问题的尝试性的探索;常识知识问题的性质;主要哲学问题。

7.“中文屋论证”与第一人称观点:塞尔的“中文屋论证”;对塞尔“中文屋论证”的各种反驳;主要哲学问题。

8.认知科学理解:解释的层次;解释的模型;解释的机制。

9.意识在心智研究中的地位:认知科学背景下的意识问题;计算模型中的意识;网络模型中的意识。

10.认知科学的未来:面临的挑战;新近的趋势;未来的走向。

总之,本书对认知科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和其中深层的哲学问题作了全面系统的概括和论述,有助于使认知科学成果转化为技术应用,提高计算机的智能化程度,并会在智能机器人制造、计算机的模式识别、言语理解、语音识别、人工神经网络等方面产生积极作用。

正如知名学者白春礼在《21世纪科技发展趋势》一文中指出的那样:“研究最复杂客体的心理学和认知科学将成为后来崛起的高峰,并在更远一些年代是可能成为新的科学革命的中心。人脑的工作机理将是21世纪认知科学的前沿。正像工业革命用机器代替和扩展了人类的体力劳动能力一样。这方面的科学突破,将极大地扩展人类脑力劳动的能力。”希望本书的出版会促使人们把握认知科学的基本概貌,并在我国形成真正的跨专业的认知科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