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纪念之年。各行各业包括教育界、文化界都在回顾这三十年的变革历程,总结这三十年的巨大历史成就。国家发展,教育为本,教育进步,育人为先。在国家众多的政治、经济、文化改革方略中,高考的恢复和高考制度的改革无疑是值得大书特书的。1977年恢复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始,其划时代的重要性不亚于1949年之后的许多历史事件。恢复高考三十年,高考在促进中学生努力学习,提高民族文化水平和维护社会稳定与公平等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高考的公平竞争,为高等学校选拔了千百万合格的人才,他们中的一部分已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力量。我国近三十年来的经济腾飞和社会进步,与高考制度的恢复与不断改革密不可分;与此同时,作为一种大规模的选拔性考试,其不足与问题也日益暴露,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全面、客观地总结这几十年来的经验教训,冷静、理性地进行多向度、有深度的思考与研究,积极探寻高考制度的进一步改革之路,无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适时推出了刘海峰教授主编的“高考改革研究丛书”,把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这套大型的研究丛书包括以下10册,分别是:《高考改革的理论思考》(刘海峰著)、《高考招生考试政策研究》(罗立祝著)、《高考招生考试法治研究》(覃红霞著)、《中国高校招生考试中的区域公平研究》(李立峰著)、《高考与教育教学的关系研究》(刘清华著)、《美国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研究》(唐滢著)、《台湾地区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研究》(杨李娜著)、《英国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研究》(王立科著)、《高考形式与内容改革研究》(张耀萍著)、《高考效度研究》(吴根洲著)。这种选题构架和品种布局,展现出研究者的理论追求、实践品格与宏阔视野。主编在丛书“总序”中指出,当今人们对于高考这么一项影响重大,万众瞩目的重要制度的看法见仁见智,总体而言是“三多三少”,即新闻报道多,理论研究相对较少;一般议论多,深入分析相对较少;零星探讨多,系统研究相对较少。由于高考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大规模选拔性考试,是一个“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制度,站在某一特定的立场去评论,从某一特定的角度去观察,可能所见是事实,所言也有一定道理,但也可能会出现盲人摸象,各说各话的情况。因此,对高考制度的得与失、利与弊、今与昔进行全面审视、理性反思、深入剖析就显得十分重要。应该说,这套丛书在一定程度上是解决了“三多三少”问题的。
重视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是本套丛书的一个重要特点。我国的高考研究,以往与许多国家一样,主要偏重于考试技术方面的研究,也就是考试的科学性问题的研究。但在中国这样一个历来高度重视考试的国度里,类似于高考这样的大规模竞争性考试所出现的问题,不仅仅是考试的技术性问题,而更多的是考试的社会学问题。丛书中的一些论著着眼于高考制度、考试改革的基本理论,力求跳出简单的对策性、技术性研究框框。刘海峰著《高考改革的理论思考》就比较集中地反映出作者维护高考制度、渐进推行高考改革的理论观点。作者对高考制度进行人文与哲理的思考,力图澄清一些对高考制度的误解,对高考制度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吴根洲的《高考效度研究》本来是一个技术性、操作性很强的实践课题,但作者是把自己的研究建立在基础理论探索之上的,首章即为“高考与效度的理论分析”,有机地将定量与定性结合,实际与理论贯通。
关注现实问题是本套丛书的又一重要特点。正如“总序”所说,由于受传统和现实的制约,中国人的高考变成了文化,变成了经济,变成了政治,变成了盛大的仪式,变成了一种各方面关注的社会活动,变成了一种惯例式的全民动员。中国的高考既有与世界各国的选拔考试相同的规律,也存在不少独有的现象和问题。高考制度改革研究不能仅停留在抽象思辨上,还应更多地关注和解决现实中人们普遍关心的实际问题。有鉴于此,丛书中的大部分作者都把目光投向了一个个的热点问题或现实课题,体现出解明的实践品格与时代精神。比如《中国高校招生考试中的区域公平研究》,以我国统一高考制度下高考教育入学机会的区域差异所形成的“倾斜的高考分数线”以及由此带来的考试公平与区域公平的争论为研究对象,从教育公正的视角,围绕各省之间高考教育入学机会分配这一核心问题,从历史考察、国际比较、实际研究和理论分析等方面做了较全面的分析和研究。这种对高考现实问题的理性、客观、全面研究,在《高考招生法治研究》、《高考效度研究》、《高考形式与内容改革研究》等论著中也体现得很充分。
视野开阔,注重比较是丛书的第三个显著特点。大规模选拔性考试不是中国所独有的,世界各国的大规模教育考试都有强大的评价和筛选功能,各有其重要作用和影响。高考及对高考的研究,境外、海外也不乏值得借鉴之处。丛书在立足中国,放眼全球,综合比较方面是下了功夫的。比如《台湾地区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研究》一书,以台湾为研究对象,围绕大学入学考试和招生两个问题,运用文献资料法、历史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统计学方法等,对台湾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的历史源流进行了梳理,对其大学联招、多元入学的演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很好地总结了台湾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的发展规律与特点,并通过与大陆高考制度的比较,提出了有价值的建议。美、英是高等教育发达国家,丛书中皆有专著对两国的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的发展演进、历史传统、改革实践、个案解析等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以期借他山之石,攻中国高考改革之玉。即便是《高校招生考试政策研究》这种偏重现实问题的论著,也充分运用了历史的、比较的方法,力求高瞻远瞩,全面审视。作者在对我国从民国至今以及美国、英国、日本、我国台湾地区的高校招考政策进行深入考察的基础上,重点探讨谁来分配高等教育入学机会、高等教育机会分配给谁、如何分配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等实质问题,颇具现实意义。
高考作为一项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基本的教育考试制度,作为中学与大学之间的桥梁,它不仅对中学的教育和教学,大学的新生选拔具有调节和指挥作用,而且承载着整合教育系统,维系社会稳定的重任。这上关国家安定和民族前途,下系青年学生的个人命运和千家万户的喜怒哀乐,因而历来是中国教育界乃至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厦门大学刘海峰教授和他的团队长期以高考改革作为重点研究方向之一,成果迭出,影响颇大。我们相信,这套“高考改革研究丛书”的整体推出,将会更进一步促进高考制度改革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为现实高考提供有力的决策参考和理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