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概况

企业文化

逆境言壮志 好诗传真情——读《汶川情·中华魂——人民网“心系汶川”征文诗歌精选》有感(2008-09-23)

2008年5月12日下午爆发的汶川大地震,“是自然交给中国人民的一份考卷”(党波涛《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员》)。这份“考卷”,首先撼动了中国与世界,继而又感动了中国与世界。这撼动,源于外宇宙的残酷无情;这感动,来自内宇宙的拳拳真情。在汶川大地震带给我们的伤痛尚未抚平之际,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及时推出《汶川情·中华魂——人民网“心系汶川”征文诗歌精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捧读这本诗文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汶川大地震给中华民族造成的深重灾难,更不会忘记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共赴国难的不屈不挠的伟大精神。

诗言志。因为表达了远大的志向,诗歌才有一定的深度和高度,才有明确的主题与充沛的气韵。在这本诗集中,许多作品都表达了一种大爱大志,也就是一种人类之爱和民族之志。其中,因大爱而滋生大志,大爱成为大志的基石和催化剂。“真情不语天流泪,大爱无私地动容。”(马凯《抗震组诗》)“有道多难可兴邦,众志成城谁可摧?”(刘云山《汶川地震》)“党爱、国爱、博爱、大爱/大爱长歌铸国魂/众志成城让生命的凯歌高奏!”(赵福林《大爱长歌铸国魂》)总之,面对汶川大地震,多愁善感而又坚韧顽强的诗人们主要表达了“中华民族在灾难面前永不屈服的意志”(王立森《那只握笔的小手》),他们告慰世人“国难之时我们众志成城/国殇之刻我们心在一起/国悲之际我们不再哭泣/国壮之今日未来/有我有你有整整十三亿”(陈昭《国殇》)。诗人们坚信读者也坚信,“灾难可以毁灭我们的生命/却无法击垮我们的灵魂/灾难可以摧毁我们的肢体/却压不垮中国的脊梁/灾难可以震垮我们的家园/却挡不住我们前进的步伐”(姚瑶《大写的汶川》)。

诗缘情。诗歌的艺术魅力在于美更在于情,不美的诗歌是没有磁力的诗歌,寡情的诗歌是没有灵魂的诗歌。在这本诗集中,许多作品都以优美的文字和动人的旋律表达了一种激情,一种烈焰般熊熊燃烧的飘逸而饱满的真情,一种海潮般生生不息的深厚而丰富的真情。“我们的母亲——中国/用她五千年泣鬼神感天地的大爱/再一次把一个民族的苦难/义无返顾地扛在了自己的肩上/她的脸上虽然还留有泪痕/但她仍然以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仁慈的宽广的胸怀/紧紧地拥抱着自己受伤的儿女”(吉狄马加《献给汶川的挽歌》)。此情,是多么博大、坚韧、温暖而又深厚!“孩子,你不要怕/胡爷爷砍柴赶集的手脚/都跟你爸爸的一个样/孩子,好好玩耍吧/你额头上的亲吻/就是胡爷爷留下的保证”(黄葵《胡爷爷再来看你》)。此情,又是多么朴实、平易、沉稳而又热烈!“啊 我深深爱着的女孩/愿你在天堂里和孩子们快乐自在/你纯净圣洁的脸庞/这一生都印在我的脑海”(凝眉《那个让我偷偷爱上的女孩——袁文婷》)。这里表白的绝不是一己私爱,而是所有人对那种舍己救人精神的普遍敬重与深刻追思!“臂弯是学生的保护伞/后背是孩子的一片天/危难时刻 把生留给了孩子/把死 留给了自己”(刘碧媛《不离不弃》)。这里挽救的绝不是生命个体,而是“中国不竭的动力”,民族发展的希望!

好诗往往求蕴藉,忌直白。而诗之蕴藉,又常常和诗之意象以及诗人的想象密不可分。黄葵的《跳伞将军》把一个跳伞的副司令看作“一个在空中种菜的菜农”,把他打开的降落伞看作他在空中栽种的洁白的蘑菇,这不仅表现出诗人丰富的想象力,而且反映了诗人推崇“人人平等”这一观念的大众情怀。刘功业的《母爱无疆》在讴歌民警蒋小娟时,把丰沛的乳汁看成汹涌的海浪,把青春的面庞看成火红的太阳,并把她和蒙娜丽莎、沂蒙山红嫂放在一起作审美观照,同样让人感到想象丰富,意味隽永。至于赵霖的《废墟上的敬礼》,把忧郁的北川上空卷曲的浓云想象成乌鸦的翅膀,可以说,这样的想象显得大胆而又贴切。当然,一首好诗有时也以选题新颖取胜。何真宗的《向一个爱说粗话的军人致敬》,就是一个成功的例证。这首男人味与军人味十足的诗歌,因为选题新颖和语言粗犷而获得了巨大的艺术冲击力与艺术震撼力。

诗歌中的上品,通常能将诗意与哲理熔为一炉。诗意向我们传达美感与艺境,哲理向我们展示深度与内涵。“你穿过黑夜的时候/不是为了陨落/而是为了太阳的升起/像是前生的飞蛾/又像是来世的蝴蝶”(雁西《你是最可爱的人》)。是的,黑夜过后是黎明,陨落过后是升起,扑火的飞蛾与采花的蝴蝶在消逝之后还会重生。读这样的诗句,我们始终对未来充满信心,绝不会在灾难面前垂头丧气。“房子坍塌了,她的爱却挺立着/她用爱的姿势,从容地飞向了天国”(龙玉纯《爱的姿势》)从这里,我们又看到,一个英雄的身体倒下去了,但一种大无畏的英雄主义精神却像一座不朽的丰碑矗立在我们面前。这样的死并不可怕,因为它重于泰山而非轻于鸿毛。杨庆祥的《在大爱中奋进》,不仅肯定了“有一种倒下,叫屹立”,而且又从不同的角度申说“有一种哭泣,叫刚强/有一种悲伤,叫力量/有一种坚韧,叫希望/有一种品质,叫‘中国脊梁’”,更是充满哲理,发人深省。在这里,诗歌的感伤气息并未淹没诗歌的底气、豪气、锐气与大气。、

文学毕竟是语言的艺术,诗歌更是语言的花朵。在这本诗集中,有许多作品,例如刘功业的《母爱无疆》,佚名的《我用生命为你飞翔》,林哲的《北川的鸽子树》,赵田的《慰汶川赋》,都堪称语言优美,内涵丰富,节奏鲜明,情真意切。此外还有许多作品采用了相同的结构形式,例如张健的《总理,我们不会忘记》,王保生的《忠魂长空舞 生命留青山》,党波涛的《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员》,吴传玖的《决战汶川 胜利属于我们》,刘碧媛的《不离不弃》,于建娥的《天堂的路上没有歌声》,墨平的《摘下我的翅膀》,钱立群的《其实也很平常》,李传和的《妈妈 我不要你的眼里有泪花》等等,这些作品宛如江流回旋,一唱三叹,具有美妙的旋律和恢弘的气势,让人想起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名作《我愿是激流》。当然,任何人的作品也难以做到尽善尽美,有些诗歌的语言似乎尚需进一步锤炼。譬如在《你是最可爱的人》里,诗句“去汶川 是勇士的去处”的第一个字“去”就显得多余;又如在《孩子,我们为你骄傲》里,诗句“你已把生命花朵/在那大地震废墟上/以最美丽的姿态绽放”和“你已把生命种子/在那大地震废墟上/以最坚强的力量破土”还存在着明显的语病,不如将“你已把”直接改成“你的”。这样的句子虽然在语言力度上稍有减弱,但原有的语病却消除了。不过瑕不掩瑜,这本诗文集的成功之处是多方面的,也是显而易见的。

回顾刚刚过去的汶川大地震,细读眼前的诗文集《汶川情·中华魂》,我们分明可以悟出现实人生和艺术人生的真谛:爱,感恩,不言败,持之以恒……

作者简介:李志斌,男,1963年12月生,文学博士,湖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