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概况

企业文化

印度美学研究的开山之作——《印度古典美学》评介

综观国内印度学界,研究印度宗教、哲学者有之,研究印度政治、经济者有之,研究印度历史、文化者有之,研究印度与中国的关系者亦有之,但对印度美学的研究,却罕有人为之。美学研究专家邱紫华先生穷八年之功精心著就的《印度古典美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是国内第一部运用跨学科、多视角的研究方法全面论述印度古典美学的学术著作,堪称国内印度美学研究的开山之作。

作为教育部“九五”规划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印度美学研究”的最终成果,《印度古典美学》具有以下显著的特点:

一是学术视野宏阔、气象博大。本书立足于印度几千年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广阔的宗教、哲学、文化和艺术背景,来展开印度美学及其特点的研究,揭示了印度哲学思想、宗教、文学、艺术与美学理论的内在联系,阐明了印度思想对印度民族审美观念和艺术创造的影响。

二是论证严密、逻辑性强。作者在研究中,采取了先总后分的论述方式。卷首的一篇洋洋4万余言的绪论,是全书的灵魂和统帅。在绪论中,作者概括地阐述了印度思想的基本特点和印度古典美学思想的总体特征。作者指出:根深蒂固的泛神论思想、贯穿着印度哲学思想发展主线的永恒与无常思想、灵肉二元的人生观与人生四期的实践论,是印度思想的基本特征。而印度古典美学的总体特征,则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其一,印度美学是融合了多种民族美学思想的统一的美学体系;其二,印度美学同宗教哲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三,印度美学同原始思维有密切的联系;其四,灵肉双美的人生哲学是印度美学的重要支点;其五,印度美学是主体性的美学。然后,作者分章进行论述。第一至五章通过对印度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多样化统一的文化结构、千年不变的农业村社文化的介绍,进而阐述吠陀经典、《奥义书》哲学、佛教、两大史诗对印度审美思想的影响,从中揭示出印度美学的基本特征。第六、七章论述了印度古典主义美学理论,第八章具体展示了古典戏剧、建筑、雕刻、绘画、音乐、舞蹈等印度古典艺术的美学魅力。最后一章介绍了在印度美学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特点的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泰戈尔的美学思想。先总后分的论述方式,保证了论证逻辑的严密,环环相扣,所得结论令人信服。

搜罗宏富、持证有据,是本书的第三个特色。众所周知,治学之难,首先在于资料的搜集。有关印度的研究,尤其如此,因为印度没有中国这样延续几千年的记史传统,这使得国内许多学者视印度学研究为畏途。而有关印度美学的资料更是少之又少,从事这方面的研究更是难上加难。作者穷其心智,从国内所能见到的不多的文献资料中搜罗出近50种文献资料,进行印度古典美学的研究,殊为不易。

此外,思路清晰、语言晓畅、图文并茂、富有美学的感染力,也是本书显而易见的特色。相信本书的出版,定能引起国内印度学研究者的兴趣,在国内印度学研究尤其是印度美学研究的深渊大泽中激起一串串涟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