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概况

企业文化

陶宏开教育理念的普及手册——华中师大版《陶宏开现象思考》评介

陶宏开是华中师大特聘教授、美籍归国学者,是全国向“网瘾”开战的第一人。从2004年下半年起,陶教授在全国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挽救青少年上网成瘾的行动。截至2006年底,陶教授已先后去过29个省市的上百个城市,作了一千多场报告会和讲座,面对面帮助了600多名上网成瘾的未成年人,为近百万名“网瘾”青少年及家长提供互动讲座,培训了数千名志愿者。他为什么会被家长视为“救星”?为什么能成功解救那么多上网成瘾的孩子?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陶宏开现象思考》会给您答案。

本书揭示了“陶宏开现象”产生的原因。人们将陶宏开挽救“网瘾”孩子的行动,称为“陶宏开现象”。是什么原因导致产生这样一种前所未有的社会现象呢?本书认为其成因有三:一是青少年“网瘾”问题严重。这是直接原因。最新的调查数据表明,到2006年底,我国拥有网民已经达到1.32亿,其中80%以上为青少年,有“网瘾”的比例高达13.2%,另有13%存在“网瘾”倾向。二是新闻媒体的进步。这是重要原因。央视“新闻联播”“新闻30分”“焦点访谈”“讲述”“共同关注”“成长在线”等10余个品牌栏目的持久关注,极大地提高了“挽救行动”在全国的影响力。三是文化环境的影响(包括社会道德的滑坡)。这是根本原因。

“陶宏开现象”应当引起全社会的反思。一是对教育问题的反思。“陶宏开现象”折射出了家庭教育的不健康;折射出了应试教育的不科学;也折射出了社会教育的薄弱。二是对道德问题的反思。“陶宏开现象”折射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还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和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

陶宏开现象的产生,与长期以来盛行的应试教育有关。应试教育是科举文化在中国大地上的一个表现,不可避免地带有科举制度的某些弊端。应试教育以教师为中心,学生非常被动,失去了主动性、想象力和创造性。这是学生厌学的原因。应试教育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所以必须以素质教育取代它。我国自1999年开始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但是当前在一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并不乐观。

推行素质教育,首先要有正确的素质教育观。陶教授认为,素质教育应当是整体素质教育。他把素质教育分为心理素质教育、专业素质教育和综合素质教育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有机结合就是整体素质教育。他的整体素质教育学理论分为四个部分:家庭教育学、社会教育学、学校教育学和自我教育学。

本书不仅通俗地阐述了陶宏开的整体素质教育理论,而且详细介绍了其理论的应用情况,即从青少年、家长、教师和社会四个方面分析青少年上网成瘾的原因,总结陶宏开帮助青少年成功戒除网瘾的有效方法。

青少年为什么上网成瘾?其深层原因可以归结为三个缺失、四大问题。三个缺失,即完整快乐的童年生活的缺失、自由发展的成长环境的缺失、健康统一的价值标准的缺失。四大问题,即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仍然未能有效扭转、青少年思想品德状况存在着令人忧虑的问题、青少年的身心素质发展不容乐观、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为薄弱。弥补三个缺失,解决四大问题,是预防“网瘾”之道,也是戒除“网瘾”之道。

孩子上网成瘾,首先是家长的错。家长之错有四:一是以“圣”自居,用命令的语气告诉孩子该做什么地,不该做什么;二是不注重提高自身素质;三是为孩子的成长而不惜一切;四是缺乏亲子沟通。为帮助孩子戒除网瘾,家长必须走下圣坛,做孩子的朋友;从专业、心理和人格三个方面提高自身的素质,练好自己的“内功”;不要做孩子成长路上的“殉道者”,要与孩子共同学习、共同创造、共同提高;要加强亲子沟通,不要走进沟通的误区。在现实生活的亲子沟通中,家长有五大误区,即重血缘,轻亲情;重物质保障,轻精神支持;重说话数量,轻说话质量;重说教,轻聆听;重发现缺点,轻肯定优点。

孩子上网成瘾,学校同样有错。学校之错也有四:一是注重授业,而忽视传道和解惑,不关注孩子心中的困惑;二是有些教师以素质教育为借口,为自己免责;三是在高考指挥棒的指挥下,围绕“考分”来组织教学;四是把素质教育等同于常识教育,或表扬性教育。学校之错多半源于现行的考试制度。本书认为,学校应当加强师德教育,因为好老师影响孩子的一生;要关注孩子心中的困惑,因为孩子有成长的迷茫和烦恼;素质教育不能为老师轻松免责,因为素质教育和考试并非水火不容,素质教育也需要考试;素质教育的推行急需中国教育进行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素质教育从学会批评开始,批评不等于训斥、指责和挑毛病,它是一门艺术。正确理解并推行素质教育,是帮助孩子戒除网瘾的根本途径。

孩子上网成瘾,与社会大环境有关。审视我们这个时代,我们的道德建设出现了严重的滑坡。丑闻,以娱乐的名义让道德滑坡;网婚,成为道德滑坡的新路径;中小学生,趋向务钱化、务权化,道德现状让人尴尬;大学生,对社会公德规范的遵从缺乏自觉性。道德滑坡的原因主要有六:一是社会转型的冲击,二是法制建设的滞后,三是腐败现象的影响,四是道德精英的缺失,五是舆论导向的模糊,六是精神文明和思想道德教育的滞后。道德滑坡是中国社会转型时期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针对道德滑坡现象,我们急需进行道德重建,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道德重建,人人都必须参与。

本书结合陶宏开挽救“网瘾”孩子的实际,深入浅出地介绍了陶宏开教授的相关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作为陶宏开教授素质教育理论的普及手册,本书能够给家长、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其他关心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有识之士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帮助。

(《陶宏开现象思考》,周挥辉、党波涛、彭桂芳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出版,定价1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