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以礼仪之邦自居,以懂礼守礼为荣。早在几千年前,先哲孔子就说过“不学礼,无以立”。《荀子•修身》亦有记载:“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从国家和民族的角度讲,礼仪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社会风貌、道德水准、文明程度、公民素质的重要标志。从个体的角度说,礼仪是一个人思想觉悟、道德修养、精神面貌和文化教养的综合反映;通过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对礼仪运用的程度,可以察知其教养的高低、文明的程度和道德的水准。
现代社会随着人们交往的日益频繁,礼仪的要求越来越广泛,礼仪的规范化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对礼仪知识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礼仪学》一书,全方位地展现了人类传统礼仪文化和现代各式礼仪,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一套可以操作执行的行为准则和规范。该书由在这一领域从事研究多年的知名礼仪专家胡静教授组织编写,并入选为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
本书的突出之处在于:
第一,注重理论叙述与实用技巧相结合。本书在着重介绍个人的言谈礼仪、行为举止礼仪、服饰礼仪、修饰礼仪的基础上,对人际交往礼仪、商务礼仪、政务工作礼仪、外事与节庆礼仪和世界宗教礼仪知识的各个要点进行了阐释,其内容全面,涉及广泛,包括个人、家庭、社交、公关、外交、习俗、宗教等等生活中可能接触到的所有礼仪规范,力求让读书一书在手,纵览天下礼仪总况。同时为了便于读者更加清晰地理解文字内容,书中在关键之处都辅以图片说明,体现了较强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通过此书,广大读者定会对问候、握手、介绍、交谈、待客、拜访、沟通、装束、仪表、出行、仪式等日常生活与工作中无处不在的礼仪细节有更多的了解,从而修正自己日常言行中的错误部分,进而用规范礼仪约束自己。
第二,知识传授与情感熏陶并重。礼仪本身是一种既具有内在道德要求,又具有外在表现形式的行为规范。谦恭的态度、文明礼貌的语言、优雅得体的举止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是人的内在文化修养、道德品质、精神气质和思想境界等。基于此,本书着重阐明了礼仪的重要作用和地位,认为礼仪是个人生存、人际交往、社会发展的必需,人的内在精神即个人的内涵和素质是表现礼仪的根本,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关键。礼仪可以有效地展现施礼者和还礼者的教养、风度、魅力,体现着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认知水平、尊敬程度,是人与人之间表达心意、促进了解的有效保障,是人际交往中不可缺少的润滑剂和联系纽带。我们需要礼仪,关键不在于礼仪是现代人的处世根本,也不在于礼仪是成功者的潜在资本;礼仪,说到底是一种善良的心,因为它需要你真心真意地想让与你交往的对方感到舒适、幸福、快乐,如果人人讲礼仪,我们的社会将充满温馨与和谐。现代礼仪有助于美化自身、美化生活,更有助于净化社会风气,提高文明水准;礼仪与文明同在,美与善相辅相成,这便是作者通过此书表达出来的旨意。相信每一位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都能愉快地得到心灵之净化,继而得到行为之美化。
第三,理论研究有所突破。本书在礼仪理论研究方面,提出了礼仪的核心是道德感、规则意识、责任意识,并明确提出为了保证礼仪的正确施行和达到礼仪的应有目标,礼仪应遵从尊重、遵守、适度、自律的原则。礼仪的根本内容是约束自己,尊重他人;礼仪的目的是为了让人们能轻松愉快地交往;礼仪的基本原则是“为他人着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则是礼仪的精髓。因为作者非常赞同这样的思想:自由是相对的,规矩在束缚我们行为的同时也是给我们自由以保证的,礼仪表面上是无数的清规戒律,但讲究礼仪的结果却使我们的世界成为一个充满生活乐趣的家园。并且这种指导思想在通篇的写作中都得到了极为恰当的关照。
本书语言简洁明了,论述深入浅出,因而读起来兴味盎然,不觉倦怠。与其说礼仪是习惯,不如说是观念,礼仪尽在细节中,希望广大读者都能从此书中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