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李良明教授、湖北大学田子渝教授、湖北省社科院曾成贵研究员主编,李良明、曾成贵、刘宗武、田子渝等教授撰写的《湖北新民主革命史》(四卷本,150余万字)已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湖北新民主革命史研究的新突破和新发展,可喜可贺。该书有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
一、本书的出版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湖北是一块红色的热土,湖北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全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湖北新民主革命史的研究同其他的研究领域一样,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有的还出版了专著。特别是1999年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湖北解放50周年,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由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著的《中国共产党湖北历史》(1919.5-1949.10)。同年,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由章开沅先生等主编、田子渝等著述的《湖北通史》(民国卷),是湖北新民主革命史研究的代表作。但由于篇幅和史料等多方面的原因,在内容的拓展、史料的挖掘、观点的创新等方面都还有待深入研究,对波澜壮阔、气势恢弘的湖北新民主革命史,绝非是一两部专著所能容纳得了的。编写一套详尽的多卷本湖北新民主革命史,全面系统、多方位、多角度展示湖北新民主革命史的全貌是非常必要的。所以,这套多卷本《湖北新民主革命史》的出版,填补了这方面研究的不足,其理论和现实意义不言而喻。
二、研究的内容具有鲜明的湖北特色
湖北新民主革命史,是中国新民主革命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革命斗争的历程以及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与全国各地有很多的共性,但湖北新民主革命史又有自己的特色。这套著作主要是根据湖北省情展现了湖北新民主革命的历史过程及其发展规律,在挖掘和体现湖北特色方面也下了很大功夫。比如抗日战争时期卷,不仅详细介绍了抗日战争时期湖北人民的抗日斗争,特别是对李先念、陈少敏等中国共产党人领导鄂豫边区军民在湖北境内进行抗日游击战争所建立的历史功绩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高度的评价,也对国民党领导的第五、第九、第六战区等军队在湖北境内正面战场抗战,在鄂豫皖边及大别山等地进行抗日游击战争的历史进行了充分的阐述;不仅运用大量资料反映中国共产党在湖北敌后根据地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建设的历史,也用了4万多字的篇幅比较全面地记述和高度评价了国民党湖北省政府在鄂西后方国统区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建设的历史业绩。其他各卷这样的例子也很多。总之,这是一套富有湖北地方特色和地方风格,能够全面地、客观地、多角度地展示湖北新民主革命历史的上乘之作。
三、史料运用新颖翔实成为亮点
史料是历史研究的起点和基础,史学研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这都要求我们必须以史为据,论从史出。正如毛泽东曾经指出的:“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事实、详细地占有资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这套著作在新史料的引用方面的确随处可见。如抗日战争时期卷,运用共产党方面的史料有:毛泽东给蒋介石的亲笔信》全文,《李先念文选》、《李先念传(1909-1949)》中披露的一些史料。运用国民党方面的史料主要有:中国台北国史馆编印2004年版《陈诚先生回忆录——抗日战争》披露的史料、中国第二档案馆藏的国民政府军令部战史会诸多档案史料,如《陈诚致蒋介石》(1938年7月25日)、《蒋介石致陈诚密令手稿》(1938年7月26日)等,中国第二档案馆编、凤凰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中的诸多史料等等。运用日本方面的新史料主要有:日本政府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编、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昭和十七、十八年的中国派遣军》中的一些史料。通过发掘新史料,运用新史料,得出新结论,使得全书史论结合,评价公允,甚至突破了一些传统观点,深化了湖北新民主革命史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