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新民主革命史》全书四卷,共150多万字,可以说是第一部如此系统研究湖北新民主革命的历史巨著。这在地方史研究领域也是不多见的。而且该书的作者阵容强大,由李良明教授领衔,可以说集中了湖北的一流学者,写出了这具有历史厚重感的精品之作,该书具有如下的特色:
一、结构合理,逻辑性强
全书按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革命的四个历史阶段,分为四卷,将整个历史阶段展现在读者面前。从每一单卷来看,则以历史发展和专题研究相结合,给读者以纵深感。例如第一卷《中共创建与大革命时期卷》,在内容的编排上即是如此。如“五四运动在湖北”、“马克思主义在湖北的传播”、“湖北早期工人运动”;北伐战争时期湖北的工人运动、农民运动、青年、妇女运动等。使这卷内容达到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性。
二、新资料的运用,内容更加丰富
一是挖掘了新的史料,该书一开头就有新资料,第一卷第一章中的中华大学与《光华学报》,作者较详细的介绍了中华大学的建立,1915年5月陈时在武昌创办《光华学报》,成为湖北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阵地。二是引用新的资料,许多都是2000年以后新编的史料。如武汉地方志编撰委员会办公室编的《武汉国民政府史料》(武汉出版社2005年版)、第二历史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凤凰出版社2005年版)、《陈诚先生回忆录——抗日战争》(台北国史馆编印,2004年)。三是运用的第一手资料多。
三、具有创新性
该书与党史的区别在于,反映了湖北新民主革命时期的社会全貌。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卷》中,第五章关于从土地革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军事建设、文教卫生建设、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内容,全面反映了根据地社会的各个方面的情况。该卷用一章的篇幅,阐述了“左”倾错误的影响和危害,总结了经验教训。
又如《抗日战争时期卷》第六章,鄂西后方国统区的建设及各项工作。阐述了鄂西后方的政权建设;战时的经济政策和经济建设;文化教育事业的调整与发展;赈灾优抚与禁烟禁毒工作的开展等等。这些内容客观地反映了抗战时期国统区的建设情况,对于正确评价中国人民的抗战是有意义的。另外,客观地展现了在湖北国共两党共同抗战的局面。既写了共产党在湖北的敌后游击战的开展、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巩固与发展,也写了以国民党为主体的正面战场的情况,如武汉保卫战、随枣会战、枣宜会战、鄂西会战等,展现了国共两党和全民族共同抗日的局面。
再如《解放战争时期卷》第一章,抗日战争胜利后湖北省的政治。作者突破了过去国共两党斗争的思维定势,二是阐述了中国军队接受日本投降后,国民党湖北省党政机关的建立、各级参议会的成立、对湖北地区汉奸、日本战犯的处理,以及对抗战损失的调查等,具有新意。
类似例子在个卷还有许多,就不一一列举。总之,该书是一部全面、系统阐述湖北新民主革命的创新制作,具有很高的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丰富了湖北历史研究的内容,深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革命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