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概况

企业文化

民间文学的精析

民间故事是每一个民族独有的百科全书,而民间故事的类型化又能一中世界性的文化现象。一方面,在某些大同小异的民间故事中,因其包含着共同的“母题”,而可能形成一个故事类型;另一方面,在文化上相互隔绝的地区,可能生长着和流传着同一类型的民间故事。因此,“类型”成为一种文化上的客观存在么。“类型”是西方历史地理学派民间文艺学家首先发现和应用于学术研究中的;“类型研究”是西方民俗学家们于上世纪一百年间建构起来的一种研究方法。由于最初是以欧洲的民间故事为对象,因而应用于东方世界(包括中国)的民间故事体系中,未免显得捉襟见肘。中国是一个崇尚“文以载道”的民族国家,故带有形式主义色彩的类型理论,虽然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起就传入中土,后来涉足者也不绝于缕,却长期难以与中国学术融合,即一直未能做到“中国化”或“本土化”。

由刘守华先生主编,刘守华、林继富、江帆、顾希佳合著的《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研究》借鉴和吸取芬兰学派、以及美籍华人学者丁乃通等学者的成果和方法,却又另辟蹊径,从大量的中国民间故事中选择或归纳出60个习见的“类型”(以及“类型”下的“亚型”),走出形式主义的局限和困境,探究和研究民间故事的生活史和演变史,从而解读中国的文化传统和传统文化,功在使类型研究“中国化”或“本土化”。

该论著的写作,不是一蹴而就的命题作文,而是在长期研究基础上完成的学术成果,占有的资料异常丰富。

该论著的取向固然是人文学术著作,但又力求把学术性与可读性结合起来,把所论之民间故事中最精彩的异文挑选出来,在“类型”解读之外,又加以中国传统文论式的分析、评论,使其成为文化的“经典”,以便供更广泛的读者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