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隆重推出的国家"十五"重点图书《跨世纪考试科学丛书》(九卷本),不仅是考试学学科建设和考试学研究的又一个跨世纪工程,而且是图书出版界的一件盛事。本套丛书是从1995年开始策划,由考试学研究的著名专家廖平胜教授领衔主编,依靠华中师范大学考试中心和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两家的共同合作,汇集海内外考试界专家学者的集体智慧,历经5个寒暑春秋,鼎力打造完成的一套装帧精美、学术分量很高的精品图书。
本套丛书结构合理、装帧讲究,各本著述既自成体系又互为一体,共同构建了一个科学的考试科学体系。从内容上来看,它由两大类九个方面组成:
一类是基础理论研究,着重探讨考试活动运动变化的现象和本质规律,具体涉及四方面的内容:反映中国考试演变发展历史轨迹及成因,揭示考试产生、发展规律和对社会发展影响的《中国考试发展史》;以古代中国的科举考试和新中国的高考为靶子,分析研究考试与社会间的互动关系的《考试社会学问题研究》;研究人类社会全部考试现象存在、运行和演变的一般规律,为整个考试学科奠定理论基石的《考试学原理》;从传统与现实、体制与管理、内容与方法、结构与功能、困境与出路等多个角度对中外会考制度、大学入学考试制度和公务员录用考试制度进行比较研究的《中外考试制度比较研究》。
另一类是应用与发展研究,着重探讨不同应用领域考试的规范、技术途径与方法,具体涉及五方面的内容:寻找现代测量理论和考试理论之间的对接点,把先进、科学的现代测量理论应用于各种考试活动中以提高考试科学化水平的《现代测量理论在考试中的应用》;从教育考试的本质特点入手,立足教育考试活动的实践,揭示教育考试活动的一般理论问题和具体研究及实施方法的《教育考试的理论与方法》;在总结近些年中国职业资格考试制度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对职业资格考试活动的发展规律进行初步探索研究的《职业资格考试概论》;以探究人类考试管理活动内外关系与运行机制、提供理论指导和具体实践的方法手段为目的的《考试管理的理论与方法》;以统计学的基本原理为基础,揭示考试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与考试质量评价的技术和方法的《考试统计学》。
从整体上来讲,本套丛书是学术界和出版界通力合作并取得"双赢"效果的一个典范。它不仅成就了考试科学理论体系建设的一个世纪工程,而且也成就了我国出版领域一套国家"十五"精品图书。
具体来看,丛书具有以下两个突出的特点:
第一,时代特色浓厚现实感强考试活动历史悠久,并和人的活动紧密相连。时易事移,人的观念、认识、行为等活动均要与时俱进,才能促进事物的发展。所以,富有生命力的理论研究必须要立足现实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本丛书的编写原则从一开始就明确为立足现实解决现实考试实践问题,要借鉴历史、面向未来,在明确考试规律的基础上完善考试理论,进一步强化考试理论对考试实践的指导作用。通览全书,丛书既综合概括了20世纪中外学者对考试研究的全部成果和整体水平,也展示了当代考试学科的诸多发展态势。如对时代发展需要的现代统计理论、现代管理理论和现代测
量理论在考试中如何具体应用,对当代考试实践活动中采用的无纸化考试、网络虚拟仿真考试等的评价,对现代考试活动中出现的主张、观念和误区等如何认识,丛书均有涉猎并且是作为论述的重点。可以说,本丛书既是考试理论研究者多年研究的结晶,更是考试实践工作者工作的指导武器。
第二,研究思路清晰内容厚实
丛书在确立编写体例时,就力倡要遵循史论结合、中外兼顾、承前启后的研究思路,丛书内容的设计既应能反映考试学科的前沿水平导引考试活动发展的方向,又应能看出考试活动发展的历史走向正确揭示考试活动的规律。为此,各册图书的主编既严格遵循丛书的编写体例要求又分别制定了各自的写作计划。从已出版的图书内容来看,无论是基础理论研究还是应用与发展研究,都是在归纳、综合本学科已有研究基础上,准确揭示了本研究领域的概貌。同时,注重以现实考试活动和问题为切入点,积极借鉴中外考试史上的经验教训,并在诸多方面有所创新。丛书中的许多内容和观点均属考试界第一次推出的成果。如整套丛书的总主编廖平胜先生在《考试学原理》一书中,用一种哲学的眼光对考试活动展开学理性分析,明确指出要使考试科学得到健康发展,首先应正确区分作为一门独立科学的"考试学"和作为一个具体学科的"考试学"。
可见,丛书在编写上既遵循立基现实、面向未来、源于实践、服务实践的编写原则,又沿着史论结合、中外兼顾、前承后起的研究思路,就现今我国考试革新发展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和有碍考试科学化进程的历史性问题,从历史和实践结合上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为考试学学科理论体系建设作出了较大的贡献。相信丛书的出版,既能对我国考试实践活动的发展、考试理论研究的创新、考试学学科体系的构建等产生积极作用,也给我国图书出版界提供了一个正确策划、运作精品学术图书的成功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