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名(1901—1967),原名冯文炳,湖北黄梅人,中国近代文学史上一位极具鲜明个性和独立精神的作家、诗人和学者。废名的一生,以1949年为界,可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以文学创作为主,兼及诗学、佛学研究;后期主要从事学术研究,涉及《诗经》、杜甫、李商隐、美学、新民歌、毛泽东著作等诸多领域。废名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他的创作上,他的小说和散文清纯恬美,冲淡幽深,有唐人绝句的境界和禅道的意蕴,在文体形式和结构上尤其表现出独特的创造力。然而,由于其作品多晦涩奇僻,难以被一般读者接受,也由于其他种种原因,一段时期里,废名是被忽视的,忍受着“光荣的寂寞”,汪曾祺就曾感慨:“废名价值的再认识,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真正被肯定,恐怕还得二十年。”新时期以后,随着文学内外环境的变化,一批边缘化的作家重新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废名也得到了应有的关注。在近20年中,废名的小说、诗歌、散文已有多家出版社出版或在多种选本中选编,《废名全集》也在编辑之中。而关于废名生平、作品、影响的研究也陆续见于研究资料和报刊,废名研究逐渐热闹起来。这些研究多是从一个既定角度出发,也多集中于几个固定的领域,如针对其独特文体特征,针对其文本中所体现出来的佛禅精神等。同时也存在一些盲区和误区,如生搬硬套地以禅宗思想来解读废名的作品,以“诗化小说”、“田园小说”来概括废名作品的全貌等。
废名的个性、创作历程、思想脉络,的确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一个相当独特的存在。其作品风格的确立,其趣味、境界的形成与变化与其人生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家乡的佛禅文化与自然风光对其思想与创作的濡染,其老师周作人以及苦雨斋周围诸人如俞平伯等人在精神向度、阅读趣味上对他的影响等。即使是他为人所不理解甚至遭人诟病的两个时期的转变,应该也是有迹可寻的。因此,要真正理解废名,理解废名的作品和思想,也可以从“史”的角度出发,对其生平事迹、创作历程做尽可能详尽的梳理,这样,对废名的研究将更具整体性和客观性。
陈建军先生的《废名年谱》正体现了这样的努力。废名的生平事迹和所有著述一律收入该谱中,该书在搜集整理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向读者展现了废名生活与创作的全貌。谱中除尽可能详尽地记述了废名的生平外,凡与废名有关的人物、事件、社团、书刊,作者也做了简要的介绍和说明,同时,还有选择地引录了废名本人和时人的日记、书信、评介和当事人的回忆等,提供了翔实的资料。谱中,关于废名与鲁迅、周作人等的交往有非常详实甚至是不厌其烦的的记录,虽多是“得信”、“日访”等的简单记载,但鉴于这几人与废名的特殊关系以及对他的影响,此种记述当然非常必要。谱中还以生动的语言记述了废名生活中的逸事,如用毛笔答英文试题、与熊十力先生为佛学争论以致扭打等,使废名的形象跃然纸上,《年谱》一著亦增添了不少生气。
作者对废名的研究是在涉猎了大量的文史资料后进行的。然而,有关废名的资料并不充分,多隐于各类著述之中。编者就在后记中感慨:“找资料难,找废名的资料尤其难。”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编者知难而进,孜孜矻矻地多方面搜集、整理,最终呈现给读者这样一部厚实的《年谱》。谱中除了旁征博引、穷原竟委之外,亦有许多新的考据结论。如对废名的出生地,作者经过考证认为是在黄梅县城东门,而非许多人以为的南门;关于废名逝世的准确日期,作者指出是1967年9月4日,而非10月7日。类似的地方在谱中还有多处,作者不仅指出了以往研究的谬误之处,还给出了确凿的证据,体现了编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科学的精神。
编者陈建军先生近20年一直从事废名研究,其辛勤劳作的成果除《年谱》外,还有一系列关于废名研究方面的论文,都是非常有见地的。《年谱》后有三个附录,为《废名的笔名》、《废名研究综述》、《废名研究资料目录索引》,亦可为研究者提供极大的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