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故国学大师张舜徽先生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推出了《中国文献学》这部著作(中州书画社,1982),在教育界和学术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20多年后,张先生执教过数十年的华中师范大学所属的出版社从2004年开始,陆续推出近千万字的《张舜徽集》。《中国文献学》作为“文集”第一辑中的一种,重新出版以后,也很快受到了学术界的关注和广大读者的欢迎。
我们完全可以说,这部《中国文献学》是一部国学研究的经典性著作,也是中国文献学这门学科成立的标志性著作。北京大学王余光教授在《张舜徽先生的文献学成就》一文(见《历史文献学论集》,崇文书局,2003)中,从三个方面概括了《中国文献学》对文献学教育、研究和文献整理工作的意义与价值。首先,在文献学教育方面,这部书作为教材,在很多大专院校被广泛采用。在这部书出版的同时,张先生还选编并出版了《文献学论著辑要》一书,选择中国历代学者关于文献学的论著120篇。一为教材,一为教学参考书,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其次,20世纪80年代,文献整理工作有较快的发展,大批古籍被整理出版。当时,人才断层明显,古籍整理方面的人才尤其缺乏。张先生的著作成为当时中青年古籍整理工作者的重要参考读物,对于他们的成长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复次,在文献学研究上,《中国文献学》的出版起到了标志性的作用,它标志着中国文献学的最后确立,其文献学理论、文献本体、文献整理方法及文献学史四个方面的构成,对今后文献学的发展起到了规范性的作用。在此后的时间里,国内文献学著作、教材陆续出版了若干种,这些书或多或少受到了《中国文献学》的影响。正是鉴于张先生在中国文献学研究方面的突出贡献,早在1981年1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就核定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学专业为硕士、博士授予单位。这一文献学博士点,也是全国高校中的第一家。
《中国文献学》2004年3月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重新推出。它的再版,很快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销路看好。不少高校将其指定为研究生的必读书,还有一些学校将其选作教材。这里还有一个出版上小插曲。该书印出以后,发现一些地方有明显错讹。原来是排版的电脑系统和出胶片的电脑系统衔接方面有问题,致使经过严格三审三校的书稿出现了不应有的错误。出版社发现这一问题后,立即封存了所印的5000册图书,并全部销毁。出版社又重新印刷了5000册书,虽然经济上有不小的损失,但面对神圣的学术著作,出版社维护学术与学术出版的尊严毫不含糊。
经过艰苦的工作,《张舜徽集》第二辑将在不久的将来与读者面。一代国学大师的精神遗产将会泽被后人,光耀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