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借款20万元起家到注册资金6500万元,从年出书28个品种到近500种……成立于1985年的校出版社,它的创立与发展如同时代洪流中一粒晶莹的水珠,折射出改革开放数十年的潮飞浪涌。
时光拉回到四十年前,那是刚刚改革开放的年代,那是知识界迎来思想解放的时代,高校里,老师们热情高涨、干劲十足,教学教研百花齐放。但这一时期的教材讲义和科研成果多是打印稿和手抄稿,不便传播。为解决出书难、好教材匮乏、好学术难以流传的问题,从1981年起,时任华中师范学院副院长的陶军同志(校出版社首任总编辑)就提议创办校出版社。几经曲折,1985年2月,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正式成立,它的主要职责是为教学科研服务,立足本校,发挥优势和特色。
1985年1月17日,文化部发文同意成立十二家高等院校出版社,华中师范学院出版社位列其中。
《高中英语综合练习题》是出版社建社初期的一本书。它符合师范院校“服务教育”的宗旨,切合当时基础教育的现实需要,甫一上市就被抢购。后来,出版社陆续开发了很多优秀的文教类图书,还出版了《论青年马克思》《恩格斯晚年思想研究》《文学原理》《理论物理简明教程》等双效俱佳的学术专著与高校教材,为出版社后续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筚路蓝缕的初创阶段,华师出版人坚守党的出版宗旨,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毫不动摇,坚持为教学科研服务。1985年-1990年,出版社为学校重点学科、专业出版教材、专著393种,占出版新书的60%。到1991年,各类获奖图书已近90种。
1992年,邓小平同志的南方之行开启了改革创新的新篇章。浩浩春风的吹拂下,出版社进行了建社以来的第一次大改革,主要举措是推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即用图书效益指标来替代之前按文字工作量进行考核的方式,促使编辑从书斋“走出去”。
创新激发了活力。1992年到1993年,出版社年出书品种数翻了一番,从145种增长为284种。后来在教辅市场畅销二十多年的品牌图书《重难点手册》就是这次改革结出的硕果之一,《中小学各科教与学反馈精编》《备课手册》等优质文教图书一时洛阳纸贵。
一些大学教材也不断推出,其中,结合师范特点、为教育学科出版的《中国教育管理史》《中国教育发展史》《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教育测量学》《课程学》等,系我校教师的创造性成果,许多填补了学科研究的空白。
为更好地服务教学科研,1994年,有了一定积累的出版社,全额出资设立华中师范大学出版基金,专门用于资助本校教师学术专著和教材的出版,后又于2003年和2007年,先后将每年50万元的出版基金提高到80万元、100万元。
1994年教师节,出版社向全省100名优秀中小学教师捐赠图书。
著名作家冰心为出版社成立十周年题词。
《重难点手册》的前世今生。
世纪之交,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如火如荼,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2002年,出版社深化改革,首次进行全员竞聘,实行定岗、定员、定薪。改革后的出版社,研发了《信息技术》《体育与健康》国家级教材和《心理健康教育》《生存教育》《湖北文化》《综合实践活动》《机器人》等多种地方教材,改变了出版社的图书结构,拓展了“教育出版”版图。
2004—2005年,《体育与健康》(7—9年级)及其教师用书通过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的审定;2012—2013年,《体育与健康》(七、八、九年级)再次通过教育部审定,成为国标教材。
扎根于桂子山这片文化沃土,依托优势学科,出版社开发了百余种中文系列教材,在英语、音乐、教育等专业以及高职高专、研究生教材、教师培训教材方面,亦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现代汉语》《中国当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文艺学系列教材》《民间文学教程》《中国古典文献学》《教育哲学新编》《英语词汇学教程》等数十种或入选国家级规划教材,或获评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材。
对“学术为本,精品立社”理念的长期坚持在新世纪之初也不断结出丰硕果实。《湖北通史》《韦译康德哲学名著系列》《桂岳书系》《桂苑书丛》《文学理论批评建设丛书》《华中语学论库》《村治书系》《新世纪考试科学丛书》《科举学丛书》《面向21世纪物理学丛书》等多个书系,在海内外学术界和思想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屡有图书斩获国家级大奖,如《少儿学拼音》获首届国家电子出版物奖提名奖、《稳定性的数学理论及应用》《集体经济背景下的乡村治理》荣获中国图书奖、《社会主义:20世纪的回顾与前瞻》获得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
1999年,《中国当代文学》(修订本)获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材奖,2006年入选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011年推出第二版。
《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原理》《文学文本解读》获教育部2002年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2000年,《少儿学拼音》(光盘)获首届国家电子出版物奖提名奖。
2001年,《社会主义:20世纪的回顾与前瞻》荣获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第八届入选作品奖。
2002年,《稳定性的数学理论及应用》获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
2004年,《集体经济背景下的乡村治理》获第十四届中国图书奖。
随着国家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进入历史上第三个重要改革期。2010年1月5日,职代会通过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在岗职工薪酬分配办法》,确定了与职工岗位绩效挂钩、适应市场竞争需要的企业绩效薪酬体系。2010年11月2日,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完成转企改制,正式挂牌为有限责任公司。2011年,出版社大胆创新,在内部进行“产权多元化”探索,以教辅板块为基础成立了独立法人的子公司——华大鸿图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2017年,借鉴教辅板块的成功经验,出版社成立了高等教育分社和基础教育分社。2018年3月15日,《出版社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方案》由职代会审议通过,内部改革持续推进。
“好风凭借力,助我上青云。”通过改革,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不断焕发新的活力,实现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增强了服务教育、传承文化的能力。
历时八年精心打造的《张舜徽集》获得第三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1400万字的大型学术工程《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文库》荣获第四届中华优秀出版物提名奖。《秦与楚》《湖北新民主革命史》《章开沅文集》先后获得第一至三届湖北出版政府奖,《韦卓民全集》入选“2017年湖北省十佳图书”及“湖北省首届最美图书”。《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论丛》《湖北英烈文存》《中国农村调查·口述类》等8个项目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与学校多个院系合作申报的数字出版项目“中国民间文化经典数字化及可视化出版”“全媒体在线编辑与适配推送数字出版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互联网+中外诗歌经典出版与传播项目”得到财政部、教育部资金支持。《中国民间故事经典》《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史》《现代中国诗词经典诗卷》《1914涩泽荣一中国行》《我教女儿学数学》等多种图书输出版权到韩国、日本、越南等。……一系列成绩是改革带来的回报,也是华师出版人永葆初心、坚守匠心的结果。
2011年,《张舜徽集》获第三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奖。
2013年,《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文库》获第四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提名奖。
2017年,《章开沅文集》(11卷本)获第三届湖北出版政府奖。
《韦卓民全集》(11卷本)入选“2017年湖北省十佳图书”以及“湖北省首届最美图书”。
回顾出版社的历史,它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而诞生,在改革创新中一路探索前行。从艰苦创业到硕果累累,它的发展正是改革开放这一辉煌历史进程的小小缩影。永葆初心,不忘担当,坚守匠心,多出精品,砥砺奋进的华师出版人,将不断锐意进取、勇于创新,为新时代的文化繁荣贡献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