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企业动态

学习全国高校出版工作会议精神 促进我社各项工作上台阶上水平

2001年11月下旬,国家教育部和新闻出版总署在北京召开了第五次全国高等学校出版工作会议。这次会议以邓小平理论、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总结交流了高校出版社发展经验,研究了高校出版社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进一步明确了高校出版社发展的新思路和新任务。这次会议作为我国高校出版社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工作会议,开得非常及时,非常成功。它对高校出版社的建设与发展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最近,为贯彻这次会议精神,推动我们的各项工作,我社组织领导干部和全体员工分层分级进行了认真学习和讨论。我们重点学习了教育部袁贵仁副部长的主题报告,新闻出版总署杨牧之副署长、中共中央宣传部出版局邬书林局长的重要讲话,学习了高校出版社十五发展规划和《高等学校出版社管理办法》(讨论稿),还认真学习了兄弟出版社的经验交流材料。

通过学习,我们更加明确了方向,认清了形势,也看到了努力的目标,今后,我们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做好工作,切实促进各项工作上台阶上水平。

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贯彻党的出版方针。编辑出版工作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与时俱进的先进文化,是高校出版社工作的历史责任。高校出版社作为社会主义的思想文化阵地,就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坚持“两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在出版工作中树立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把出版社办成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的阵地。我社建立十六年,没有出过一本坏书。我们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出版了获得国家“五个一工程”奖的《社会主义:20世纪的回顾与前瞻》、获得湖北省“五个一工程”奖的《中国农村村民自治》等一批打好主动仗、唱好主旋律的好书。以后,我们还要一如既往地坚持正确的出版方向,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多做贡献。

坚持办社宗旨,服务教学科研。高校出版社的办社宗旨是为高校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服务。作为大学出版社,我们所属的高校既是我们依托的对象,又是我们服务的对象。国外的大学出版社与社会上商业出版社不同的是,它以学术为本位,以出版教材和学术著作为天职。我社作为学校的一个部门,我们一直坚持一切工作配合学校的建设和发展。而学校工作的中心是学科建设,学科建设的具体体现是教学、科研以及人才培养。多年来,我们为学校的学科建设尽了我们的努力。仅1997年,学校立项建设五个重点学科时,出版社一次就拿出数百万予以支持。1994年以来,由出版社拿钱设立出版基金资助学术专著、教材和博士论文出版,已累计投入420万元。我们先后出版了“桂岳书系”、“桂苑书丛”、《湖北通史》、“村治书系”、“华中语学论库”、“教育科学研究系列”等一系列高质量学术著作,为我校的学科建设和发展尽了力量。一些重点学科的标志性成果、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的著作主要都是由我社出版的。今后,我们还将加大支持学科建设的力度,在出成果、出人才的同时,也促进出版社出精品,树品牌,上档次,上台阶。

办出自身特色,形成图书品牌。出版业的竞争现在已经进入到特色竞争和品牌竞争的新阶段。高校出版社如何正确地分析学校的优势,将学校的优势转化为出版社的优势和特色;如何将学校的学科优势与图书市场的需求相结合,将学校的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如何在专业分工范围内培育特色,形成比较优势:这些都是摆在大学出版社面前的重要课题。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作为师范大学出版社,我们明确了以“三个服务”为重点,即为本校的教学科研服务,为师范教育服务,为基础教育服务。我们的定位是,立足师范,教育为本,树立立体的、开放的大教育观、出版观,做好大教育的文章和教育的大文章。这些年来,我们基础教育的图书、教育研究的图书形成了一定特色,在读者中、在市场上有较大的影响。十五期间,我们更加大了教育图书及电子出版物的出版的力度,力求在教育类图书的版权贸易、中小学教材建设等方面有所突破。

加强科学管理,深化内部改革。正反两方面的经验都说明,只有加强管理才能促进发展,只有加强管理,才能提高效率和增强效益。管理是科学,管理也是生产力,搞好出版社的管理是出版社发展的主要经验。出版社作为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其中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我社建立十六年来,初步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这两年,我们又在编辑口、出版口加大了改革力度。但从总体上看,我们的管理还很粗放,效率和效益还不高。现在,国内出版业内部的竞争加剧,新科技革命带来了新的挑战,国内出版业外对出版的进攻,加入世贸组织后出现的新问题,都要求我们加快改革步伐,加强科学管理,增强市场意识,提高经营水平。如果出版社内还是这种低水平的运作,将来生存都会成问题的。这方面,我们要有紧迫感,有危机意识;要向国内优秀的出版社尤其是大学出版社学习,向其它行业的优秀企业学习,向国外的同行学习。以前我们讲“守土有责”,这话以后也还要讲。现在我们要加一句“发展有责”。如果出版社在我们手中,社会效益没有进步,经济状况每况愈下或者原地踏步,那就是失职。发展是出版社永恒的主题。

加强出版科研,促进人才成长。最近有研究者撰文指出,科技进步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出版科研也是出版生产力。这是很有见地的。这次出版工作会议上,专门讲到加强出版科研,建立培养优秀出版人才的机制问题。出版业作为一个朝阳产业,充满光明,充满希望;在目前的新形势下,又有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研究,需要探讨。一个日益壮大的产业呼唤理论研究,也呼唤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出版人才。如何通过实践的锻炼,通过理论的研究,采取切实有效的办法,培养我们自己的编辑家、出版家、发行家、版权贸易专家,已是刻不容缓的事了。我国现代出版业虽起步晚,但起点高,发展快,关键是有一批高素质的出版家、编辑家。相形之下,我们与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比有些方面还有所退步。对于大学出版社来讲,培养有自己的出版理念、有自己的编辑思想、有现代管理意识和经营头脑的出版家是我们当前一个紧迫的任务。这个问题,恐怕除了出版社自身的努力,更取决于外在的环境和相关的机制。

大学出版社的发展又到了一个关键时候。在出版业越来越企业化、越来越市场化的今天,在出版社面临“重新洗牌”的今天,大学出版社必须认清形势,正视困难,深化改革,迎接挑战。新闻出版总署的石宗源署长讲工作要抓“落地率”,也就是要少说空话,多干实事。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不好不坏、不大不小的大学出版社来说,更重要的是上下一心,立志高远,脚踏实地,争取能在三五年中有较大的发展。我们深感,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