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企业动态

德国苏尔坎普出版社:做作者一辈子的随行者

   说到德国出版社,1950年成立的苏尔坎普(Suhrkamp)出版社恐怕是一个再熟悉不过的名字。其旗下作者,无论是歌德、席勒,还是康德、黑格尔、阿多诺,都被人们津津乐道;而它最出名的苏尔坎普口袋书系列(Suhrkamp Taschenbuch),也就是俗称的平装本,大约是国内每一位德语系学生口袋里必不可少的“教科书级”读物;另外一个被争相模仿的“彩虹书系”是又一经典。也正是由于其拥有强大的作家团队,中国出版商在出版德语图书时,无法绕开苏尔坎普。

   

  10月中旬,一个下着小雨的下午,跟随德国图书信息中心记者团的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见到了苏尔坎普版权经理、满头银发的帕特拉·哈尔德(Petra Hardt),听她和她的继任者、负责亚洲地区版权工作的克里斯托弗·哈桑扎尔(Christoph Hassenzahl)讲述苏尔坎普创业66年来的经营之道。

   

  据介绍,苏尔坎普现在有员工120人,每年出版新书400~500种,其中包括初版书,以及首次以简装本出版的书。其出版主题分三大类,其一是德国文学,有在全世界广为传播的经典,也有当代新锐之作;其二是海外文学,主要以20世纪的西班牙、拉美以及中东欧作家为主;其三是人文社科方面的著作。此外,有一个数据不得不说,全德每年引进版图书份额占12%,但是在苏尔坎普出版社,这个数字达到了30%

   

  从出版图书到对外推广,成为作者的管家与朋友。苏尔坎普旗下的作家有6000多位,如何加强与这些作者的联系,从而更好地服务?哈桑扎尔给出了答案:用心、投入时间,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照顾。

   

  寻找新人或者有潜力的作家,是一件非常辛苦的工作。在苏尔坎普,编辑通过多种渠道寻找新人,例如浏览大量文学杂志,不断参加文学活动,尤其是比较重要的文学节;关注较小且有特色的文学奖项;可靠的第三方推荐编辑等。可以说,一切可以了解和接触作者的渠道,他们都会纳入参考。

   

  而对于已经签约的作者,苏尔坎普人奉行的理念是做一辈子的随行者。在苏尔坎普的会议室,哈尔德向记者介绍了他们的传统,老出版人温赛尔德为了与奥地利作家贝恩哈特合作,曾多次与之进行书信往来。

   

  目前,不仅是出版社的编辑,营销、版权人员也与作者建立密切联系,这种联系体现在多个层面:第一,出版作者的所有种类作品。如果苏尔坎普与一位作者签约,就会出版他所有种类的作品,不仅包含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各种类型,还会以不同的格式与版本呈现,精装、平装、电子书、有声书、广播剧、全集、选集等。第二,不遗余力的对作者进行推广。正如帕特拉·哈尔德所说,要建立一个作家的国际名声是一项非常庞大的持续性工程,需要做很多工作。她认为比较有效的做法是,一次带领10位作家和当地的年轻人见面,随后,带领其他不同的作家重复此种做法,形成延续性,而不是一次性带领100位作家去推广,后者不仅花费大而且因人数太多反而效果不佳。对于中国文学,克里斯托弗·哈桑扎尔谈到:“需要各方面的努力,文学不应该有文化差异,培养和推广的过程很重要。”

   

  出版形式多样化,只为更广泛地抵达读者。针对读者需求推出形式和包装各异的作品是苏尔坎普在营销中所持的理念。在德国,出版商一般先推出精装书,一段时间之后再推出平装书。记者了解到,通常精装书销售完之后,平装书的销量还可以增加3~4倍。但是近两年,随着出版形式的增加,德国出现了新的趋势:新书首次即以平装本出版,以求在第一时间抓住不同读者群体的注意。

   

  根据德国出版商和书商协会的统计,实体书店在图书零售市场中占据48%。但是亚马逊等电商每年都有一定程度的增长。对于电子书,苏尔坎普并没有排斥,据帕特拉·哈尔德介绍,现在他们出版的每本新书都配有电子书,同时,也会从几万册的库存书里挑销售成绩不错的推出电子版。不过德国的电子书有单价越来越低的趋势,即便销售总量大,但收入增长缓慢,目前电子书在苏尔坎普整体销售额中所占的比例是5%~10%

   

  那么,出版社的编辑如何了解前沿的市场信心?出版社会组织编辑参与培训吗?帕特拉·哈尔德认为,专业的培训固然不可少,但更重要的是编辑之间应该加强交流,互相了解行业内各方面最新动态,从而精准了解读者需求,更好地为读者提供图书。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6126

http://www.cnepaper.com/zgtssb/html/2016-12/06/content_5_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