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文字,作为中国人,生活在中国的大地上,我们一辈子都在学汉字、写汉字、用汉字、说汉语,汉字是汉族文化的根基和典籍的载体,以其独特的魅力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不过,对于大多数的中国人来说,学习和使用汉字,一般都满足于对字形、字音、字义的正确把握,平时借助字典、词典的为数不多。有鉴于此,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殷杰、何金松编著了《汉字春秋》。
在作者看来,很多人对汉字“大都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似乎大家都把汉字单纯地看成语言的符号,而符号当中包含的多项,甚至是更为丰富的内容,也就成为杂乱的、彼此毫无联系的义项。这样就只能死记硬背,学习汉字也就成了一件枯燥的苦差事。
其实,汉字并不是单纯的语言符号,而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它源自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了解且懂得一个字中所包含的具象及其意义,也即原义,就会像读文艺作品那样,具体可感而又生动形象。从原义这棵生活之树上,逻辑性地结出多种义项之果,各种义项就不再是杂乱无章、毫无联系的东西了。这样来看汉字,学汉字,体味这“形式”背后的“意味”,就会其乐无穷,事半功倍。
《汉字春秋》全书分为四卷:《天地写真》《品物流形》《人类画廊》《生活风貌》。《天地写真》收录与日月山川、季节气象相关的汉字104个,《品物流形》收录与花草树木、禽鸟虫鱼相关的汉字101个,《人类画廊》收录与人际伦常、生老病死相关的汉字86个,《生活风貌》收录与饮食起居、出入行止相关的汉字103个。全卷共计收录394个汉字。
在辨形释义的同时,作者着力于解释其中蕴含的学理、事理,体现出“言之有理,持之有据”的学术风格。在《品物流形·草》和《品物流形·木》的末尾,作者针对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从正反两个方面发表议论:看着不起眼的小草,对地球和人类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山坡野草、草原植被,是生态环境的保护神。我们要保护小草,在黄土高原和沙漠上种草,让小草生长歌唱,否则就会受到洪水、滑坡和沙尘暴的惩罚。
《南昌晚报》2016年5月22日“品读”版。
电子链接:http://www.ncwbw.cn/html/2016-05/22/content_302459.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