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博士,教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二级学科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博士点负责人,国家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团队成员,国际政治硕士点导师组成员。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发展史研究中心主任。”这是百度“刘从德”词条的部分内容,从2019年1月份开始,刘从德又多了一重身份: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总编辑。作为出版界“新人”,上任近一年的他如今对社里的情况摸得一清二楚,谈起选题来如数家珍。
作为教育部直属的师范大学出版社,30多年来,华中师大社经过几代出版人的辛勤耕耘和艰苦努力,现在已发展成为一家集文理、艺术各科,涵盖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多学科、多层次的综合型大学社,形成了学术专著、大中专教材和中小学教材教辅三足鼎立的格局。最近几年,顺应多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在融合出版这块也进行了诸多有效尝试。
截止目前,该社出版各类图书8900多种。这些成绩的取得,刘从德归结为多方面的因素和合力。其一是弘扬传统文化,深耕学术出版。“学术出版特别是人文社科的出版是我们社的一大特色,因为百年华师的文化底蕴,我们有优秀的文化传承。”这些年,华中师大社相继策划出版了一大批人物文集,《张舜徽集》(20册)、《钱基博集》(25册)、《章开沅文集》(11卷)、《韦卓民全集》(11卷)、《黄曼君文集》以及正在逐步推出的《邢福义文集》《刘守华故事学文集》《王先霈文集》《张光年全集》《恽代英全集》,等等,一大批文集已成为出版界很有影响的品牌。
“2019年最值得说的是32卷本的《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论丛》,由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董泽芳主编。今年我们还专门为此召开了全国性的发布会和研讨会,影响很好。”《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论丛》是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和湖北省学术著作出版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目前,这套论丛销量已达1200多套,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前不久,华师组织召开了“华中师范大学高等教育与研究高地打造学术研讨会”,计划下一步围绕高等教育这一主题再推一二十本精品学术著作。
“这些著述能够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跟我们一直坚持‘质量至上’是分不开的,虽然我们出版社规模不大,但是很多书曾获得‘五个一工程奖’(《社会主义:20世纪的回顾与前瞻》)、‘中国图书奖’(《稳定性的数学理论及应用》《集体经济背景下的乡村治理》)、‘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张舜徽集》《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文库》)。这两年,《中国农村调查?口述类》《湖北英烈文存》《刘守华故事学文集》《邓嗣禹全集》先后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这对我们这个小出版社来讲是很了不起的。”
刘从德说,未来要突出“精品意识,质量至上,体现特色”。要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抓好主题出版,弘扬传统文化,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在我们出版方面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把党的理论宣传好,也要讲好中国故事,主题出版既不能泛化,但也不能空化。
关于2020年的工作规划,刘从德有几个设想:一是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出一套丛书,这也是他本人作为首席专家主持的重大招标课题的相关成果,计划组织国内重量级专家编写。“因为华师本身也是科学社会主义这个学科的重镇,科学社会主义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是我们的重点学科,北有中国人民大学,南有华中师范大学,而且明年是我们科社学科创始人高原先生诞辰100周年,我们想借此机会,推出一套学术著作,另外准备推出一套科社专家的文集。”此外,华师社还计划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方面推出一套丛书,目前,具体工作正在逐步落实中。另外,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他计划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样的主题来调研设计主题出版,以弥补社里主题出版的短板。“2023年是华中师大120周年,我们已经开始启动120年校庆的相关出版选题策划工作,围绕学校的发展历史,推出一个系列。”
刘从德的感受是,出版和学术是一体的,没有鸿沟。而且,华中师大社的历史上一直有学者当总编的传统。“很多人对我说,你是个二级教授,怎么来做出版?因为在大学里,出版社好像是一个边缘性的部门。但我从来没有这样认为过。出版本身也是学术。出版必须要把国内外学术界最新最前沿的成果第一时间介绍给读者。同时,出版文化企业是为学术、学科,为社会文化传承,为核心价值观,为国家文化建设服务的,它们是一体的。”“我才来一年,有很多想法,想把出版和学术、和学校一流学科建设好好地结合起来。”对此,刘从德满怀信心。
来源:中华读书报,2020年1月8日 21版
https://epaper.gmw.cn/zhdsb/html/2020-01/08/nw.D110000zhdsb_20200108_1-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