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记者韩晓玲、通讯员白炜)初当编辑时争取到的二月河新作《雍正皇帝》,最终炼成经典;担任《张居正》责任编辑时提出意见,熊召政痛下决心烧掉第一卷书稿,从头再来……10月15日,记者从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获悉,资深出版人周百义的文集《我的出版实践与观察》近日出版。这本43万字的文集中,记录了不少有趣的出版往事。
66岁的周百义是著名编辑家和出版家,曾任长江文艺出版社社长、湖北长江出版集团总编辑、中国编辑学会副会长等,2010年获得“新中国60年100名优秀出版人物”称号,现为湖北省编辑学会会长,并担任着湖北重大文化工程《荆楚文库》编辑部主任。此次出版的文集,包括理论研究、出版实务、书评等,也收有他人回忆与其交往或研究其出版活动的文章,可以说是他从1987年至今的出版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的总结。他对出版事业的深度思考,对当下的出版界有着重要参考价值。
曾有人评价,周百义对出版市场有着“狼一样”的敏锐与机警。这本文集记录的一些往事,今天读来仍颇为有趣,并予人启迪。
1987年,33岁的周百义从武汉大学中文系作家班毕业,在长江文艺出版社当上了一名编辑,第一次外出组稿便争取到二月河将要写作的书稿《雍正皇帝》。1991年7月,签订了出版合同。当时,二月河的名气还不是那么大,但周百义坚持看好《雍正皇帝》。1995年9月,他担任长江文艺出版社社长时,《雍正皇帝》已在各地书店陆续添货。在出版社缺少生产资金、也没有印刷厂愿意垫资的情况下,为了加印这套书,他发动全社职工集资180万元。次年,便销售了70503套、501万元码洋。随后,他又持续推动该书的宣传和推介,加上改编电视剧和小说之间的互动等,《雍正皇帝》取得了巨大成功。
周百义在编辑《张居正》时,当熊召政将第一卷书稿交给他,他看后觉得太拘泥于史实,缺少灵动和感染力,小说可以出版,但出版后不会产生什么影响。听取了他的意见,熊召政经过慎重考虑,决定把第一稿全部废掉,重新构思。《张居正》出版并获得茅盾文学奖后,熊召政为周百义写了一幅书法,上面写道:“百义兄为拙著责编,常有点石成金之妙,心甚感激。”
2001年,周百义和同事赴郑州找作家李佩甫组稿。李佩甫新小说还没写完,但告诉他们张一弓花十年写了一部长篇小说。周百义顿时判断出该书的出版价值,产生势在必得的念头,央求李佩甫带着他们找到张一弓家,谁知小说已和河南文艺出版社签了合同。周百义和同事尽力争取,最终将书稿“挖”到手。小说《远去的驿站》出版后屡获大奖,成为张一弓创作生涯中的巅峰之作、传世之作。
来源:《湖北日报》(2020年10月16日)
http://hbrbshare.hubeidaily.net/hbshare/news/detail_index.html?contentType=5&contentId=745227&cI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