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媒体报道

中华读书报丨熊铁基先生画像

《熊铁基的学术人生》,范军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12月,98.00元


熊铁基先生1933年出生于湖南常德,1956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学院,1958年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班毕业,后一直担任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系著名历史学家、道家道教文化研究专家。熊先生在秦汉史研究领域成就卓著,提出的“秦汉新道家”理论成一家之言,他的《中国老学史》《中国庄学史》为学界推重,填补了道家道教研究之空白。

在熊先生88岁米寿之际,由华中师范大学范军教授主编的《熊铁基的学术人生》出版。该书由80余篇文章汇编而成,分“学术春秋:熊铁基与史学研究”“师友漫话:熊铁基的教书育人”“师门忆旧:熊铁基与研究生培养”三部分,整体呈现了熊铁基先生治学从教数十载取得的丰硕成果,在学术研究道路上的独特见解和人才培养上的用心用情,以及先生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和至真至善至美的人生境界,为读者勾勒出多面的熊铁基先生画像。

熊铁基先生从事历史教学与研究近七十载,出版有《秦汉官制史稿》《秦汉军事制度史》《秦汉文化史》《汉唐文化史》《汉代学术史论》《秦汉新道家略论稿》《秦汉新道家》《中国老学史》《中国庄学史》等。《熊铁基的学术人生》之“学术春秋:熊铁基与史学研究”篇收录的专家学者文章,对熊铁基的重要学术著作、学术研究予以全面系统而深入细致地论述和分析。王子今撰写的《熊铁基先生秦汉史研究的“纵与横”》认为,评价熊铁基先生“立足于秦汉史研究领域的制高点”的说法是允当的,先生的秦汉史论著从选题方向、论说内容、研究路径、辩议方式诸方面来看,具有“艺术深博,议论纵横”的风格特点,采用的比较史学研究方法对学界产生了启示和向导作用。刘固盛《熊铁基先生的道家研究》认为,熊先生的道家研究“精研覃思,敷畅大义”,其代表性论著《中国老学史》《中国庄学史》成为老庄学研究的“双璧”,开辟了注重考察时代背景、历史文献运用与哲学思辨相结合的老庄学研究范式。这些有关熊铁基学术研究的论断与评价,使我们看到一个硕果累累的学者形象。

书中揭示了熊铁基先生学术成果丰硕、治学成就卓著的原因。“做好学问,必须勤奋”,先生为了写成一本书,常常几年如一日,无论严寒酷暑,不论节日假期,不论身体小病小痛,只要坐得下来,就不停止读书写作。“研究成果的取得,需要适当的方法”,熊先生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他认为在历史学研究方面要重点处理好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史料、博通和专精、学习和思考、求实和创新等问题,强调老老实实、扎扎实实做学问。

熊铁基先生于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书育人七十载,桃李芬芳满天下。本书刻画了其严慈相济的师者形象。在学生眼里,熊老师对待学问认真、严肃。他要求弟子们做学问脚踏实地、细读元典,弟子们交来的论文,他要抽查核实文中引用的史料是否准确。他是个“爱修理人的老头儿”,学问做得不好是要挨骂的,论文要三番五次仔细修改才能通过。不过正是如此,才培育了一方学术重镇华中师范大学秦汉史、道家道教研究方面的“熊家军”,继承和发展他的学术基业。在生活中,他又处处显示出细微之爱。学生离校,他起个大早,深入宿舍察看学生收拾行装,又一个个送他们上车,反复叮嘱注意事项,犹如慈父为儿女送行。知道学生早晨要赶火车,他会提前打电话叫他们起床以免误车。他经常邀请学生到家里吃饭,记得学生喜欢的菜,还让学生带上水果、糕点等回宿舍补充营养。曾经报考他的博士却因故放弃的考生,时隔六年再次联系他报考,他竟然还能在电话中一口叫出学生的名字,并说一直保存着该生第一次报考时的准考证,让其感受到温暖和接纳。学生写的论文和写给他的信,他一直细心收藏。他永远对学生心存惦念、呵护备至,实施着爱的教育。

从《熊铁基的学术人生》中,我们还可以看到熊铁基先生是博学多才的同事,是率性随和的乒乓球友,是亲密无间的邻居,是体贴入微的丈夫,是疼爱子女的父亲……他将绝大多数时间和精力投入教育和学术事业,同时又率真、随性、温善地生活着。在日常生活中,他与所有人打成一片,玩在一起,热心快肠、助人为乐,幽默风趣、永葆童心。他尊崇真善美的人生信条,坚持“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达至自由自在的人生境界。

跟随《熊铁基的学术人生》中学者、师友、学生有关熊铁基先生为学、为师、为人的文字,我们看到了这位史学扛鼎人物的多面画像,卓越的学术成就之外,书中蕴藏的这位学术大家的人格风范、治学处世的智慧,更是值得弘扬的垂范学林的宝贵精神财富。


来源:《中华读书日》(2022年5月11日第8版)

https://epaper.gmw.cn/zhdsb/html/2022-05/11/nw.D110000zhdsb_20220511_6-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