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媒体报道

兰州晨报客户端(奔流新闻)丨来自田间地头的美文!甘肃民勤这位种庄稼的大婶出书了

天边涌来了乌云,对于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薛百镇上新村48岁的农民裴爱民来说,眼前只有一件要紧事:摘辣椒。而对于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来说,裴爱民农闲时随手发表的几千条微博却是“宝藏”。

2020年,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偶然间发现了裴爱民的微博“田鼠大婶”,为她文字的质朴和天赋所震惊,决定为她出一本书。今年9月,甘肃农民裴爱民生平的第一本书《田鼠大婶的日记》在武汉出版。

 

对于初中就辍学,干了大半辈子农活的农民裴爱民来说,拥有三十多亩地,新种了一座大棚,生活是由辣椒、南瓜、土豆、麦子、沙窝围成的。但在这本书里,裴爱民以“田鼠大婶”的名字生活着,她的生活里有黄昏落日、潮润的植物、唧唧的虫鸣。

 

【大婶,你愿意出书吗】

2020年4月的一个下午,哄完孩子睡着后,身在武汉居家隔离办公的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编辑张华洗完碗,习惯性打开微博,翻着翻着,一个农民的微博吸引了她。在她的微博里,有山里的秋天、丰收的喜悦、踏着房顶跳舞的雨点。

作为一名编辑,张华深深地被他的文字所吸引,其文字水平之高让她不禁怀疑对方的真实身份:“这是一个退休的大学老师,来农村买地种田玩的吧?”

张华一口气读完了她11年间几千多条微博,她给田鼠大婶发去私信:“大婶,你愿意把你写的文字以书的形式出版吗?”

10月,张华买了票,从绿意盎然的汉口出发,坐7小时高铁到兰州,7小时绿皮火车到武威市,与鸡鸭同乘一辆小巴士,来到民勤县薛百镇上新村。

 

普通、枯燥、单调,这是张华对大婶家的印象。两间简单的平房,一个黄灰色的院子,只有大门是红色的。屋里只有大婶跟丈夫两人在家,朴实的西北汉子一言不发,蹲在门口吃饭。大婶不会说普通话,拿出一炉土豆招呼她吃。

眼前的这番苍凉景象,张华怎么也不能和“田鼠大婶”联系起来。她好奇:“在这样的环境里,她是怎么写出这么美的文字的?”

【田地里写作】

在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薛百镇上新村,一个农民的生活是这样的:惊蛰土地消冻,人们开始犁地种麦子,秋天收完庄稼就闲了,整个冬天不用上地干活儿,就在家烤火煮肉吃。凌晨五点起来种庄稼、晚上九十点做一碗西红柿揪面片,如此往复。

但田鼠大婶不一样。

她看书,“忙里叼空儿地看”。坐在地头树荫下看书、忘记了浇水的庄稼,水自个儿淌;兜里装着纸片和铅笔,看到天空的云儿鸟儿地上的花儿啃草的驴子,都会偷偷写下来;干活的时候,听着庄子上的女人“喧慌”,默默在心里记下最逗的一部分。

乡下没有太多的书,她就找庄子上城里念高中的娃子们,“让她们帮我找书看,学校借书给我,我帮她们写作文”。于是,她喜欢上了外国小说和诗歌,最喜欢泰戈尔、济慈,中国作家则喜欢阎连科和迟子建,“只是我只有那么几本书,翻来覆去看”。

后来有了微博,一切都变得更方便了。在地里,干活儿间隙,想起啥就用手机打出来。在课本上,她读到了萧红的《火烧云》;有了粉丝后,有人给她寄了一本《呼兰河传》,她说萧红的文字“感觉像蚂蚱在跳、鸟儿扑棱棱飞过草丛”。

村里的人不能理解她,笑话她“傻兮兮的”。“雀儿就是雀儿叫草就是草,我偏要说雀儿唱歌草儿是个爱美的小女孩,开粉簌簌的小花花”,在庄子人眼里,她只会看书不会种庄稼,浇水看书跑了水,她不过是“老陈家的芍媳妇”。用手机拍照发微博,在荒地上到处逛,拍照片,外庄上不熟悉的人会问,老陈家媳妇神经不正常吗?

但大婶有她自己的一片精神天地。“我一个人蹲在我的地里,我心里是感觉高兴的,我有那么多的麦子、苞谷,秋天,后场院里高高的干草垛,圈里咩咩的羊羔,都让我感觉富足。”

直到张华造访了这个地方,这种“不为人知的喜悦”方能被人所知晓。

“有天赋而不自知”,编辑部一致如此评价她。读到她的文字,六十多岁的老编审程继松兴奋不已,花了2个通宵,审读完了整本书稿。在华师出版社的办公室里,张华编辑室的同事们还会花上几小时讨论大婶用的一两个词语有多么精妙。

大婶说,我喜欢和你们年轻人说话,你们能理解我。庄子上来了沙尘暴,大婶拍下发给张华,告诉她:“这是绿野仙踪”;西北缺水,夜晚灌溉农田的水来自贺兰山,大婶给她发微信:“冰雪水灌溉的田里,咕咚咕咚的流水声,我觉得像钢琴曲。”

 

【“赌”一把的出版社】

当张华告诉大婶她的文字很好时,大婶很惊讶,她从未想过自己能出书。

“丫头啊,出书得花好多的钱儿,大婶是个农民,女儿上大学要钱儿,公公婆婆也老了,需要照顾,哪有闲钱儿出书啊”,张华来到这里之前,田鼠大婶曾给本地文学杂志投过几次稿,也有人曾给她打电话说要给她出书,但要出钱。直到张华告诉她,不用她出钱,她的文字很好,她这才放下心来。

在出版社的选题会上,大家有过争议和探讨,因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毕竟是擅长教材教辅和学术专著的出版社,大众图书并不是他们擅长的方向。最终社领导还是认为该书有出版价值,值得尝试。

出版社装帧设计室主任罗明波2021年8月在选题会上第一次听年轻的编辑张华介绍了田鼠大婶的选题之后,脑子里立刻就浮现了自己年轻时候下西北写生的经历,罗明波觉得, “她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偏远西北农村的妇女,文字非常淳朴,她写这些东西也没有任何商业价值,纯粹是快乐劳动,快乐记录,没有任何功利性。恰恰是这些东西,我觉得才是最打动人心的”。

从选题到出版,这本书又花了一年多时间。如果说编辑的工作就是“菜市场买菜”的过程,张华的菜“买”得尤费心力。

大婶不会普通话,张华就在微信上跟她交流。因为农忙,只有早上五点、晚上九十点,大婶洗完锅碗才能发来一条微信。有时聊了没两句,大婶便要去田里采摘蔬果,理由是:“早点摘完去城里卖,如果去晚了的话,不新鲜就卖不出去了”。

出版社在设计上也花了不少心思,田鼠大婶身上最重要的特点是质朴、自然和真诚。因此,从选题、书名到设计,努力遵循最大程度地还原乡土气息。

章节上,则被设计成了365天的样式、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让读者通过每一天的日记看到西北乡村一年的变化。天气由冷变热又变冷,植物收成播种又成熟,“每天看起来很琐碎,但能够感觉到这就是生活”。

在大婶的微博里,张华还偶然发现她会画画,于是便鼓励大婶画她身边的人。蹲在炕上的丈夫、打盹的独眼猫、唠嗑的大姐,都收录在书内。当张华拆开大婶从大西北寄到武汉的画时,纸张之间夹了沙子,一抖一桌沙。

书出版之后,有人在微博留言,田鼠大婶要成为作家出名啦?

对此,书的封面就是最好的回答。封面来自在地里摘辣椒时,大婶突然给张华发来的一条微信:

“我就是个真真切切种庄稼的女人,我喜欢我的庄稼,包谷麦子土豆,我热爱我的土地。”

在这行字的旁边,有一个戴着粉色头巾的女人,她正朝着镜头,咧开嘴笑着。旁边写着她的本名:裴爱民/著。

来源丨九派新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来源:奔流新闻(兰州晨报客户端 2022年9月25日)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44917288303257713&wfr=spider&for=pc&qq-pf-to=pcqq.c2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