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媒体报道

中华读书报丨一本深入阐释楚文化的“大家小书”

《楚脉千秋》,刘玉堂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53.00元



 刘玉堂教授是著名文化学者、楚史研究权威。他长期致力于楚文化研究,成果丰硕,已出版著作数十部。他与自己的研究生导师,已故著名史学家、楚学泰斗张正明先生合著的《荆楚文化志》曾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他担纲主编的《世纪楚学》(12册),系国家出版基金重点资助项目,对楚国的历史地理、思想文化、器具名物、饮食服饰等诸多方面进行了系统梳理,堪称新世纪楚学研究的集大成。在刘玉堂教授已经出版的诸多楚学研究著作中,12万字的《楚脉千秋》可能只是一本“小书”。不过,这本小书篇幅虽小,却是“大家”独具匠心的打造,有着丰富内涵和多元素材。该书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后广受好评,现已加印多次。

  该著对楚文化精神进行了提炼。公元前11世纪末至公元前3世纪末,长江中游地区的楚国存在了800多年,从筚路蓝缕、艰辛建国到称霸南方、盛极一时,楚国人民创造了当时高度发达、风格独特的地域文化——楚文化,对我国长江流域和南方地区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后来融合到中华民族的发展进程之中,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楚国何以从方圆面积只有区区五十里的蕞尔小邦发展为当时“地方五千里”的东方第一大国?何以创造出风采卓异的精神、物质文化,成为先秦史上的奇迹?刘玉堂教授从楚文化繁富的内容中,抽绎出六大方面,提炼出楚文化的精神实质,这就是《楚脉千秋》的六个篇章:筚路蓝缕的进取精神、大象无形的开放气度、一鸣惊人的创新意识、上善若水的和谐理念、九死未悔的爱国情结和一诺千金的诚信品格。作者认为,这是楚文化的文脉、血脉、根脉,“文脉贯注于文化创造中,血脉激活于生命智慧里,根脉滋长于公序良俗间,历千年而不竭,亘万古而常新,感召和砥砺着一代又一代的荆楚儿女乃至中华儿女攻坚克难、奋勇前行”。

  该著采用古今结合的方式予以解读,使古老的楚文化展现当代风采。筚路蓝缕、大象无形、一鸣惊人、上善若水、九死未悔、一诺千金,这些成语均来自楚国历史故事,与之对应的进取精神、开放气度、创新意识、和谐理念、爱国情结、诚信品格是作者结合当代价值进行的补充解读,二者之结合很好地揭示了楚文化精神内核历久弥新的价值。在六个篇章的写作中,亦是从古到今,史实、人物、历史遗存、民间故事等贯穿其中。书中讲述楚人在艰难环境中艰苦创业的故事,“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楚人凭着筚路蓝缕的进取精神,从莽莽荆山出发,逐渐实现版图面积由小变大、综合实力由弱变强、社会地位由低变高。“人类的美好理想,都不可能唾手可得,都离不开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的艰苦奋斗。……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需要广大青年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奋斗。”书中记述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筚路蓝缕”这一典故,激励斗志。楚人筚路蓝缕的精神,是当代人在新的历史征程、在中华民族复兴道路上依然必须坚持的。屈原《离骚》中“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是楚人爱国精神的写照,湖北红安被公认为“中国第一将军县”,众多爱国志士出自于此,正是从古至今爱国精神的滋养传承。从“黄金千两,不如季布一诺”到湖北当代的“信义兄弟”“良心秤姐弟”,重信守诺的诚信品格在中华大地传扬。

  大道至简。在这本12万字的书中,刘玉堂教授以楚学研究专家的丰厚学识提炼出楚文化精神的六个方面,既不是千人一面的抽象归纳,亦不是琐碎庞杂的具体描述。他在深切把握楚文化具有现代价值意义的精神内核的同时,还将多年的楚文化研究成果贯注其中。例如,在该书简短精炼的导言中,作者梳理了楚文化经历的五个时期(滥觞、茁长、鼎盛、滞缓、转化),列举了青铜冶铸、丝织刺绣、漆器制造等物质文明成果和老庄哲学、屈宋文学、美术乐舞等精神文明成果,分析楚人积极进取、敢于创新的精神和对先进文化的包容开放态度,是经济昌盛、文赋纷华的原因。

  《楚脉千秋》以小切口讲大历史,由楚文化而及中华文化,对从古至今渊远流长的民族品格与历史文化予以贯通研究。刘玉堂教授这本大家小书,内容精粹,通俗晓畅,图文并茂,将绵延千年、律动于荆楚大地乃至神州大地的楚文化精髓及当代价值娓娓道来。正如庄子所谓:“是故大知观于远近,故小而不寡,大而不多,知量无穷。”


来源:《中华读书报》(2023年1月11日 第18版)

https://epaper.gmw.cn/zhdsb/html/2023-01/11/nw.D110000zhdsb_20230111_2-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