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的俗语在当今流传甚广。“九头鸟”已成为湖北人的 “代名词”,但它却有些戏虐和讽刺的意味。3月29日,著名楚学专家刘玉堂教授向九派新闻介绍,在他主编的《楚脉千秋》一书中,他从学术角度为“九头鸟”正名:象征敏锐的思维、顽强的生命力和坚忍不拔的意志。
作为历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华中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刘玉堂长期致力于楚文化、长江文化和中华传统文化研究,是国内著名的楚史研究学者。近日,第七届长江读书节“十佳评选”获奖名单揭晓,由他主编的《楚脉千秋》从200多份评选材料中脱颖而出,获评“十佳荆楚图书”。
《楚脉千秋》是一本深入阐述楚文化的“大家小书”,篇幅不长,主题集中,浅易晓畅地叙述了楚文化的六大特点。书中叙述了楚地发生过的许多历史事件和著名人物,甚至还挖掘出一些历史“冷知识”:比如郡县制的源头不是秦国而在楚国;中国第一个大型农田水利工程期思陂,是楚人孙叔敖主持修建的,比都江堰早300多年;最有意思的还是当今流传甚广的对湖北人“九头鸟”的戏称。
书中阐述:人们常用九头鸟来形容湖北人,殊不知这九头鸟的祖先正是湖北人的祖先楚人崇拜的九凤神。中国最早的一部神话著作《山海经》,曾描绘楚国地域内有一种鸟,名叫九凤。这九凤长着九个头,所以又叫九头凤。它是楚人崇拜的神鸟,后来的九头鸟,就是以九头凤为原型的。这世上所无、人间未见的奇特的九头鸟,正是楚文化的精魂。头是智慧、生命和意志的象征,鸟有九头,意味着思维的敏锐、生命力的顽强和意志的坚忍,这正是楚人的特征。
其实早在2009年,刘玉堂就在《今日中国论坛》上发表过一篇一万多字的论文《九头鸟的来龙去脉及其与湖北人的瓜葛》来讨论这个称呼。他介绍,从历史来看“九头鸟”内涵的演变过程是漫长而复杂的。它从一只象征吉祥的神鸟变成湖北人“精明强悍、争强好斗”的负面代称,本质上看,折射的还是地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精神面貌。
对于湖北人来说,该如何面对“九头鸟”这个不那么美好的代称?刘玉堂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九头鸟已经和湖北佬紧密相连,重要的是讲清楚九头鸟的含义,让人们重新阐释这句俗谚的含义,用行动塑造九头鸟正面形象。” 经过40年改革开放,尤其是经历疫情之后,相信湖北的发展会有一番新的气象,人们的刻板印象也会逐步改变。(九派新闻记者王晶 通讯员白炜)
来源:九派新闻 (2023年3月30日)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216158671057715751/?app=news_article×tamp=1680142992&use_new_style=1&req_id=202303301023114CEDFCE0F527AA3636AD&group_id=7216158671057715751&wxshare_count=3&tt_from=weixin&utm_source=weixin&utm_medium=toutiao_android&utm_campaign=client_share&share_token=5fff9af0-70f1-48f6-9fd5-1cf2dda1fd7f&source=m_redir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