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中心

图书内容页

  • 书名:当代作家书简
  • 编著者:古远清
  • 丛书名:其他
  • 版次:1-1
  • 定价:78
  • 印张:13.5
  • 出版日期:2021-04
  • 适用对象:现当代文学研究者
  • 中图法:K815.6
  • ISBN:978-7-5622-9085-8
  • 开本:32
  • 字数(千字):360
  • 页码:432
  • 责编:梅杰
  • 装帧:平装
  • 图书类别:学术著作

图书简介

本书编注者古远清是港台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权威,著述颇丰,与海内外作家、学者联系颇多,数十年来,鸿雁往来,裒然成帙。编注者从珍藏的数千封来信中,选取近700封编成此书,涉及近200位著名作家、学者。不少都是知名人士,如李何林、臧克家、胡秋原、余光中、陈映真、刘以鬯、纪弦、王鼎钧、易中天等。所收书信,或因写信人影响大,或因涉及文坛纠纷,或披露文坛掌故,具有一定的当代文学史料价值。

作者简介

古远清,广东梅县人,1941年生。现为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教授、中国新文学学会名誉副会长、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名誉副监事长。著有《战后台湾文学理论史》《台湾新世纪文学史》《台湾当代新诗史》《台湾当代文学理论批评史》《香港当代文学批评史》《海峡两岸文学关系史》《庭外“审判”余秋雨》《当代台港文学概论》《世界华文文学概论》等60多种作品。

后记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肆虐,武汉封城已有月余。甘当宅男的我,生平第一次发现我的房子是这么宽,客厅布满四壁的书橱书是这么多,因而我一下床,就成了逛书店;到阳台做体操,就成了逛公园。如果离开小区去买米,就要登记和开证明,这有点像我去年到宝島讲学办签证,因而戴着白花花的口罩上街买生活必需品,大概就相当出境游了。 “躲进小楼成一统”后,我生平另一个重大发现是时间竟完全属于我。这时不用外出开会,不用外出讲学,不用外出会友,当然也不用外出应酬,因而我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会,和另一位帮我植字的宅女也就是“老秘”一起奋战,完成了为《名作欣赏》杂志编的《古远清八秩画传》,另又编注了海内外作家写给我的近二千封尺牍选出来的《当代作家书简》。在自我隔离的春节,我就这样闲出了成果,“宅”出了花儿,终于将从旧金山来,从悉尼来,从首尔来,从东京来,从曼谷来,从新加坡来,从吉隆坡来,从香港来,从台湾来,从北京来,从上海来的尺牍厚厚一大册,像鲜花一样揷在我早已满坑满谷的书房前。 研究作家的生平及其创作道路,最便捷的方式是读作品。但作品毕竟是公开的,是写给所有愿意掏腰包买他的书的人看的,而带有私密性的尺牍,是专门写给收信人看的,“匆匆不暇草书”的文字是不设防的,不似写日记竟日日要防传钞,要防后人将其出版。他们下笔时心态宽松,非常随意,没有任何顾忌,故研究作家不能只满足于读作品,有条件的话最好能读他的书信乃至日记,这才能窥探出作家的全貌。当然,有的作家把写日记视为奢侈行为,我也没有收集过别人的日记,但从本书所刊载的书信中,毕竟可看出不同作家和学者的迥异风格。比如同是诗人,写实派的臧克家给我的68封信中,从不出现“酒”字,而浪漫派美国诗人纪弦,短短的一封信就两次提到酒,还自诩为“四大饮者”。作家是如此,学者也不例外,如同是从事当代文学研究的北京大学教授谢冕、洪子诚,一个爽朗,一个矜持;一个喜欢和作家交朋友,一个和自己的研究对象小心翼翼地保持距离;一个乐于为别人写序,一个对索序者有超强的“免疫力”,洪子诚的书也从未有别人写的序。 我原先研究大陆文学,以研究大陆新诗为主。在80年代撰写《中国当代诗论50家》时,和臧克家、公木等众多诗人通信。那时没有电脑,没有手机,更没有微信,甚至连电话都没有普及,这是“坏事”同时也是好事。正因为通讯工具不发达,连打国际长途都要经过层层审批,就是批准下来还要等上一星期,所以古人说的鱼雁往来,就发挥了作用。如果当时不是挥毫写字而是键盘敲字,许多作家至少会选择一声铃的电话而不会选择一张纸的信。 尺牍虽短情意长。重温这批字字见情的书信,我感到友情的可贵。我在海峡对岸出版了16本书,每本书背后都有故事。这些书信便记载了我与他们交往过程。这些当年还未识面的朋友或及时给我送来急需的资料,或帮我整理文稿,或帮我找到全套的台北《文讯》杂志。去天国多年的台湾作家何欣、刘菲以及还在台北辛勤笔耕的李魁贤,都伸出过他们的援手。这些书信,可说是海内外文学交流的见证。当然这里有曲折——或受政治气候的影响,或因文学观的不同产生了碰撞,其中台湾高準等人的书信,便记载了这种交流所走过的不平坦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