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中心

图书内容页

  • 书名:荆楚文化探研
  • 编著者:黄尚明
  • 丛书名:其他
  • 版次:1-1
  • 定价:98
  • 印张:25.75
  • 出版日期:2021-02
  • 适用对象:对先秦史、考古和楚文化感兴趣的读者
  • 中图法:K871.34-53
  • ISBN:978-7-5622 -9266-1
  • 开本:16
  • 字数(千字):378
  • 页码:408
  • 责编:张建英
  • 装帧:平装
  • 图书类别:学术著作

图书简介

本书所收论文四十一篇,大多数文章研究荆楚文化,一是探索楚国历史文化的都城、婚姻、筮数易卦、祭祀用玉制度、纪年方法、精神信仰等;二是研究楚国与曾(随)、鄂、百濮、巴、蜀、吴、越的关系;三是论述诸葛亮的成才之路、习凿齿的生卒年月、《汉晋春秋》的有关问题、鄂西北的抗战历史等;四是探讨了史前时期黄河流域的气候变迁、老牛坡商文化的分期与特征、儒家历史地位问题、蜀汉的政治思想、秦汉文化整合的历程、中国文化的发展历史与文化自信等。

作者简介

黄尚明,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商周考古、楚文化、巴蜀文化、环境史,担任楚学研究所所长、文化学系主任。出版了《蜀文化研究》、《文物鉴赏与收藏》、《<汉晋春秋>今注今译》、《中国考古学之父——李济传》、《先秦环境变迁史》等书籍,校点薛季宣《浪语集》、校订钱基博《文物通论》等书。发表论文6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曾国历史文化及其与楚、鄂关系研究”、教育部“先秦时期三峡地区的文化变迁 ”等多个项目。

目录

001荆山与丹阳 009论先秦时期长江中游文明中心的转移及其原因 016论石家河古城崛起的背景 028汉代以前有关灵魂升天的艺术作品研究 039人面鸟喙雕像意义的探索 045楚、秦东周墓葬葬俗的比较 053湖北襄樊真武山遗址西周时期遗存族属试探 058曾侯世系考辨 074城固、洋县商代青铜器群族属再探 085从考古学看先秦时期濮人的迁徙 096楚文化的西渐历程 ——兼论楚文化的“峡区类型” 114峡江地区环境对楚人生计的影响 128楚公族婚姻考 138从青铜器铭文看曾国贵族的婚姻关系 152湖北襄樊市区附近的秦移民遗存探讨 164大事纪年法并非始于楚人 170从楚简疑“《诗》、《书》、执礼”的“执”应读为“埶” 173楚简筮数易卦再探 182楚简中祭祀用玉问题探索 194楚人信奉的天神及其通天工具 205商周面具初探 212关于商代青铜面具的几个问题 219从考古学看汉水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229从考古新材料看鄂国的历史变迁 241考古学反映的先秦时期长江文化成就 255吴、越与楚的文化交流 265论楚文化对巴文化的影响 275试论楚文化对晚期蜀文化的影响 289关于川渝地区船棺葬的族属问题 295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的气候变迁 309论老牛坡商文化的分期及其文化特征 333对儒家思想历史地位的认识 339封建时代儒家地位变化的特点及其原因 343国民阶级的晚出及其影响 349论秦汉文化整合的历史进程 357从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看文化自信 364诸葛亮成才的社会背景和个人素质 370蜀汉政治思想探索 379习凿齿的生卒年月 383《汉晋春秋》的写作背景、史学思想及其影响 401鄂西北抗日战场取胜的原因 407后记

后记

本书是我几十年来在考古和历史方面撰写的四十一篇论文的结集,因大多数文章探讨的对象为荆楚文化及相关问题, 故将书名定为《荆楚文化探研》,其中有几篇论文涉及黄河流域地区,为了反映我的学术探索之路,也一并收入。论文 探讨的问题比较广泛,如石家河古城的选址背景,长江中游文明中心的变迁,楚国的都城丹阳地望与早期楚文化,楚人 的公族婚姻、筮数易卦、祭祀用玉制度、纪年方法、灵魂信仰,曾侯世系,曾国贵族的婚姻,鄂国地望,巴、濮的地望, 面具的功能,楚人西进三峡及其对峡区环境的适应,楚文化与吴越、巴蜀的文化交流,楚、秦文化的比较,川渝地区船 棺葬的族属,史前时期黄河流域的气候变迁,老牛坡商文化的分期与特征,儒家历史地位问题,秦汉文化整合的历程, 诸葛亮的成才之路,习凿齿的生卒年月,《汉晋春秋》的有关问题,鄂西北的抗战历史等等。之所以写这些论文,与我 的求学经历和工作环境有关。1986年我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考古专业,在襄樊博物馆工作三年,主要在野外发掘古遗址、 古墓葬,积累了一定的考古工作经验,后来发表了一些考古简报,未收入本书。1989年到西北大学考古专业求学,师从 刘士莪、徐锡台两位先生,1992年获得考古学硕士学位,对周、秦、汉、唐遗存有了更多的了解。1992年至2003年,在 襄樊教育学院、襄樊学院从事教育工作,工作性质有了很大的变化。其中2000年在职到武汉大学考古学系攻读考古学博 士学位,师从杨宝成先生,2003年获得考古学博士学位。同年到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楚学研究所、文化学系工作 至今,主要从事教学和商周考古、楚文化、巴蜀文化研究工作,也做了一些古籍整理的事情。本科毕业以后走了不少弯 路,但一直想改变一下工作环境,于是南征北战,东奔西突,终于在华中师范大学安顿了下来。本书所收论文多偏重考 据性质,坚持一分材料说一分话,将考古材料与文献史料相结合,尽量利用新材料得出比较可信的结论。但也有些观点 值得推敲和争论,请读者多提意见。本书的出版得到了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一流学科建设经费和省级示范实习基 地经费的资助,在此表示由衷的感谢!也向我的三位导师和所有教过我的老师以及给予我帮助的人表示诚挚的感谢!华 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张忠同志、责任编辑张建英和各位审校专家为本书出版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在此深表谢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