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中心

图书内容页

  • 书名:武当嘉庆图[外六种]
  • 编著者:[元]张守清等编撰 黄永昌整理
  • 丛书名:荆楚文库
  • 版次:1-1
  • 定价:229
  • 印张:49.25
  • 出版日期:2022-12
  • 适用对象:传统文化研究者
  • 中图法:K928.3
  • ISBN:978-7-5622-9935-6
  • 开本:16
  • 字数(千字):684
  • 页码:788
  • 责编:张怀东
  • 装帧:精装
  • 图书类别:学术著作

图书简介

《武当嘉庆图》(外六种),共收录元明两代有关武当山的重要文献七种,包括元代张守清编撰的《武当嘉庆图》,明代佚名者编撰的《大明玄天上帝瑞应图录》《真武灵应图册》、龚黄撰《六岳登临志》、何澄清撰《武当山宫观仙迹记》、杨尔曾辑《太和山图说》、何镗编《名山胜概记》(节录)。其中《武当嘉庆图》《大明玄天上帝瑞应图录》《真武灵应图册》《武当山宫观仙迹记》《太和山图说》五种,是以武当山宫观为主题的历史文化典籍,而另外两种也都是与武当山、湖北地方相关的古籍作品,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以上诸书均为小部头图书,刻本少,是稀见武当文化原始文献,大都无点校版本,因此这次集中点校整理出版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简介

张守清(1253—1338)),名洞渊,号月峡叟,元代峡州宜都(今湖北宜昌西北)人。幼习儒业,长入吏员。 黄永昌, 1982年生,湖北麻城人,中共党员,教授,2010年6月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获历史学博士。现为湖北汽车工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学院)院长,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武当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副主任。

目录

1.武当嘉庆图 2.大明玄天上帝瑞应图录 3.真武灵应图册 4.武当山宫观仙迹记 5.太和山图说 6.六岳登临志 7.名山胜概记 湖广二卷

编辑推荐语

《武当嘉庆图》(外六种),共收录元明两代有关武当山的重要文献七种,包括元代张守清编撰的《武当嘉庆图》,明代佚名者编撰的《大明玄天上帝瑞应图录》《真武灵应图册》、龚黄撰《六岳登临志》、何澄清撰《武当山宫观仙迹记》、杨尔曾辑《太和山图说》、何镗编《名山胜概记》(节录)。其中《武当嘉庆图》《大明玄天上帝瑞应图录》《真武灵应图册》《武当山宫观仙迹记》《太和山图说》五种,是以武当山宫观为主题的历史文化典籍,而另外两种也都是与武当山、湖北地方相关的古籍作品,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以上诸书均为小部头图书,刻本少,是稀见武当文化原始文献,大都无点校版本,因此这次集中点校整理出版具有重要意义。

前言

前 言 武當山是道教發祥地之一,道風濃郁,道家文化積澱豐厚。春秋時期,尹喜隱居武當山三天門石壁之下,老子前來尋訪,留下尹喜岩、牛槽澗、青羊澗等遺跡。秦漢以來,到武當山隱居修煉的仙道很多,據《荆州圖副記》記載,武當山“山形特秀,異於衆嶽,峰首狀博山香爐,亭亭遠出,藥食延年者萃焉”。唐貞觀年間,因均州太守姚簡祈雨成功,敕建五龍祠。此後,武當山地位躍昇,唐末五代杜光庭《洞天福地嶽瀆名山記》將武當山列爲第九福地。宋元時期,伴隨真武神格的提昇和王室的關注,武當山的真武本山地位日益鞏固,南北道派在武當山匯合交融,形成上清五龍派、武當清微派、新武當派等新道派。明代武當山成爲皇室家廟,歷代皇帝即位之初都要在武當山祭告真武神。永樂十年(1412),明成祖朱棣調集軍民工匠三十餘萬衆,以舉國之力,歷時十三年,費以百萬計,建成龐大的武當山宫觀建築群。有了皇室的鼎力扶持,明代武當山輝煌冠絶天下。明清以後,武當山成爲全真派的重要基地、全國知名的十方叢林。近代武當山日益没落,在困難的環境下艱難發展。進入新中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在黨和國家的重視下,武當山重新焕發生機與活力,宗教活動得以恢復,全山宫觀保護良好,道脈傳承日益復興,受到海内外中華兒女的共同膜拜。 武當山源远流长的道教文化、絢麗多彩的自然風光催生出大量相關文獻,本書即爲數種有關武當歷史文化、自然風光的文獻集合。本書分爲上下兩册,共收録元明兩代武當山文獻七種。其中上册三種,依次爲以元張守清等編撰《武當嘉慶圖》、明佚名撰《大明玄天上帝瑞應圖録》、明佚名撰《真武靈應圖册》;下册四種,依次爲明何澄清撰《武當山宫觀仙跡記》、明楊爾曾撰《太和山圖説》、明龔黄撰《六嶽登臨志》以及明何鏜等輯《名山勝概記 湖廣二卷》。這些文獻既反映了武當山與真武信仰的密切關係,以及武當山在中國歷史和道教史上的重要地位,同時也記録了武當山奇秀獨特的自然風光。這七種文獻中,除《武當山宫觀仙跡記》外,大致可以分爲兩大類,上册所含的三種是真武信仰與武當道教相關的文獻,且相互關聯,淵源頗深;下册所含的四種文獻,後三種均是輯録武當各處名勝景點的介紹文字和詩文遊記。前三種偏重於道教傳説,後三種則重在山川紀勝,而《武當山宫觀仙跡記》則兼具上面兩種特點。 一    《武當嘉慶圖》,又名《啓聖嘉慶圖》,不分卷,由元代真慶宫提點張守清及其弟子唐中一、劉中和編撰繪圖,元武宗至大三年(1310)以前刊印。張守清(1254—?),名洞淵,號月峽叟,峽州宜都(今湖北省宜都市)人。幼年讀經書,習儒業,後曾任小吏。至元二十一年(1284)九月,他聽聞武當道士魯洞雲“仙譽超群,不干名利”,遂入武當拜其爲師,被授以全真大道;此後又拜葉雲萊、劉道明、張道貴爲師,盡得其清微雷法之秘傳,終成一代宗師。張守清與弟子編刊道書,《道藏》中的《玄天上帝啓聖録》《啓聖嘉慶圖》《清微玄樞奏告儀》《清微神烈秘法》等道書都與他有關。 張守清在大都建醮禱雨期間,邀請在京著名道士張與材、吴全節、趙炞,著名文人趙孟頫、虞集、張仲壽、鮑思義等爲《啓聖嘉慶圖》作序。皇慶元年(1312),第三十八代天師張與材在《啓聖嘉慶圖序》中寫道:“山之真慶宫提點張洞淵,因金水新事,發啓聖舊,編集而爲《嘉慶圖》。圖釋以文,得梓鋟以行世,將以上揚鴻業,光昭神庥。雖圖不盡事,事不盡傳,而得著夫天運攸歸之符,方配玄天於無彊,則此圖之傳,非獨爲斯道幸也。”[ 徐世隆等:《玄天上帝啓聖靈異録》,《道藏》第19册,文物出版社、上海書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645頁。]虞集在序文中寫道:“洞淵曰:‘自是而上,吾不可以言喻也;自是而下,吾猶得以跡言之。’於是與其徒唐中一、劉中和,取其瑰異顯著者,圖而傳之,將使天下觀者動心駭目,必有以啓夫敬畏感慕之意焉。”[ 徐世隆等:《玄天上帝啓聖靈異録》,《道藏》第19册,文物出版社、上海書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646頁。] 該書係取宋代《真武啓聖記》《玄武實録》中描繪真武出身、顯應事跡的數十幅圖畫,加上元初高粱河示現龜蛇之圖編集而成。原書今已散佚,現存《武當嘉慶圖》不分卷,爲明宣德七年(1432)刊本,由雪杭道人趙弼重刊,《中國古籍善本書目·子部·道家類》有收録。趙弼(1364—約1450),字輔之,自號雪航,重慶府巴縣(今重慶)人,明初學者、小説家。永樂元年以明經修行薦舉入仕,歷任新繁、資縣、漢陽三縣儒學教諭,宣德八年(1433)七十歲致仕,家漢陽。正統中曾寓居麻城,卒葬漢陽。著有《效顰集》三卷、《雪航膚見》十卷、《事物紀原删定》二十卷[ 李劍國、陳國軍:《趙弼生平著述考》,《文學遺産》2003年1期,第65—74頁。],並修宣德《漢陽府志》。從趙弼所撰《重刊<武當嘉慶圖>序》可知編纂緣由及主要内容:     我朝太宗文皇帝德侔天地,治冠唐虞,尊禮百神,崇興正教,惟以玄天上帝福祐生民,功垂永世,特敕大臣鼎新宫觀。由是殿閣樓臺巍然一新,金碧丹漆絢耀山谷。累感上真顯化,神異昭靈,禎祥嘉瑞之應不可殫舉。自兩儀開闢以來,福地之盛未有如今日者也。 真成道人徐永道自念際遇聖明雍熙之世,黄冠鶴氅得逍遥於仙境中,無以補玄門之萬一。乃求董、張、唐、劉四真師所著《啓聖嘉慶記圖》,首載國朝興修之盛典,與夫聖真靈異昭應之跡,募緣繡梓,以壽其傳。[ 張守清等編撰:《武當嘉慶圖》,《藏外道書》第32册,巴蜀書社1994年版,第1021頁。] 宣德本《武當嘉慶圖》採取圖文相配的形式,圖畫占一頁,文字占一至兩頁。其内容主要由兩大板塊構成:第一部分爲武當山興建期間真武顯應圖畫與説明文字,其中除第七則“玄帝聖號”以外,其餘十七則的文字部分與《大明玄天上帝瑞應圖録》及《天真瑞應碑》所載内容基本一致。第二部分爲取自元代《啓聖嘉慶圖》的内容,共計五十五則故事和圖畫。其中除首則“浄樂仙國”條外,其餘五十四則均依《玄天上帝啓聖録》的文本順序,從“金闕化身”到“神槍竹刃”。在部分條目的文字結尾處,有署名“雪航道人趙弼拜手書”的讚詩。宣德本《武當嘉慶圖》所收圖畫,畫面整體佈局比較局促,線條柔弱,圖畫較爲模糊,題記文字也較模糊,並時有錯漏,總體品質一般。但該本較《玄天上帝啓聖録》等多出讚詩,具有獨特的價值。值得注意的是,“神槍竹刃”之後部分,從“壺表一京”到“敘功賜銜”,共有六十九則缺漏,對應内容爲《玄天上帝啓聖録》卷三後兩則以及卷四至卷八部分,約占全書的一半,足見宣德本《武當嘉慶圖》並不是完整本,而是一個殘本,完整版本目前尚不可知。宣德本《武當嘉慶圖》現藏於上海圖書館,爲海内外孤本,巴蜀書社將其影印收入《藏外道書》第三十二册。本次整理即以巴蜀書社《道外藏書》本爲底本,同時參校涵芬樓影印《正統道藏》本《大明玄天上帝瑞應圖録》《玄天上帝啓聖録》。這也是《武當嘉慶圖》首次點校整理出版。 《大明玄天上帝瑞應圖録》,不分卷,《正統道藏·洞神部·記傳類》有收録,不署作者姓名和創作時間,王卡先生認爲其應爲明永樂年間武當山道士編撰[ 王卡:《<大明玄天上帝瑞應圖録>目擊記》,《道教經史論叢》,巴蜀書社2007年版,第209頁。]。從文本看,“騫林應祥”文末載道:“謹用採摘,進獻於朝,仍附著《啓聖録》,庶以揚其異也。”“神留巨木”文末載道:“仍圖其事,附著於《啓聖録》云。”由此可見,該書是仿照元代《玄天上帝啓聖録》範例撰文繪圖的。隨着武當山營建工程中不斷出現新的靈應故事,當時人便將其以圖文相配的形式,附着在元代的《玄天上帝啓聖録》之後,並模仿擬以四字標題。《大明玄天上帝瑞應圖録》内容分爲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永樂皇帝爲武當山宫觀營建所下的一道聖旨、四道敕諭,以及《御製大嶽太和山道宫之碑》和《御製真武廟碑》兩篇碑文。其中,永樂十六年(1418)的《御製大嶽太和山道宫之碑》是爲武當山營建工程整體完工而作,修建有巨大的御碑亭,分别矗立在玉虚宫、静樂宫、紫霄宫、南岩宫、五龍宫五處,至今保存完好。第二部分是十七則真武神的感應故事與圖畫,所載内容均發生在永樂三年(1405)至永樂十六年,其目的是紀念永樂皇帝營建武當山的謀劃及真武神在工程興建過程中的顯應。《大明玄天上帝瑞應圖録》圖文並茂,圖片線條流暢自然,刻印精美,代表了明初高超的版刻印刷水準。圖中玉虚宫内羅城御碑亭及天柱峰的金殿均還未建成,可見纂修時間應在永樂十六年前後。上世紀二十年代,上海商務印書館借用北京白雲觀所藏明刊《正統道藏》,以涵芬樓名義影印出版,《大明玄天上帝瑞應圖録》作爲其中一種得以影印出版,本次整理即以之爲底本,同時參校明永樂刊本梵夾本(該本首頁缺失)。 《真武靈應圖册》,不分卷,撰者不詳,係明初作品,脱胎於宋代編纂的《玄天上帝啓聖録》,是描述真武大帝出生、修道、成仙和靈應故事的一批紙本彩繪工筆劃並題記。圖册原件由八十二幅單頁工筆彩繪圖畫和八十三則題記紙頁組成,前者爲傳説中的真武大帝修道成仙、因果報應事跡畫面,後者爲同一故事或長或短的題記。工筆彩圖托裱爲鏡心片樣式,高寬相同,均爲二十九釐米,精工繪製,色彩古豔,畫面風格統一,係出自一人之手。圖右上側畫邊則寫有泥金榜題,絶大部分彩圖保存完好。相配的題記書寫在綿紙上,大多也完整無損。《真武靈應圖册》是罕見的能與明《正統道藏》所收道書相互對照、校補的道教美術資料,不僅在道教研究方面有重要價值,而且在藝術史、民俗學領域也有其獨特的研究價值。著名道教學者王卡的《<大明玄天上帝瑞應圖録>目擊記》和王育成的《新見明代彩繪真武圖述略》都對該圖册有詳細介紹[ 王育成:《新見明代彩繪真武圖述略》,中山大學藝術學研究中心編:《藝術史研究》第二輯,中山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第557—574頁。 ]。曾任佛山市博物館副館長的肖海明,在其博士學位論文的基礎上出版了專著《真武圖像研究》,綜合運用宗教人類學、圖像學、文獻學、考古學、民俗學等多學科方法全面分析本圖册,探討從玄武到真武大帝的圖像系譜的發展變遷,對圖册進行文本和圖像分析,並與《武當嘉慶圖》、河北蔚縣真武壁畫進行比較研究。該書還將《真武靈應圖册》圖版附録書後[ 肖海明:《真武圖像研究》,文物出版社2007年版,第190—353頁。]。 《真武靈應圖册》内容形式與宣德本《武當嘉慶圖》一樣,屬於明代真武靈應神跡與元代《玄天上帝啓聖録》的合編節選本。其中《大明玄天上帝瑞應圖録》的十七則靈應故事,《真武靈應圖册》只收録了五則,且放在整個畫册的末尾處;《玄天上帝啓聖録》的一百二十八則故事,《真武靈應圖册》只節選了七十八則。爲什麼要在一百多則故事中單獨挑出八十二個予以繪圖呢?王卡先生認爲:“道教有老君八十二化而爲玄帝真武之説,故爲八十二圖以應其數也。”[ 王卡:《<大明玄天上帝瑞應圖録>目擊記》,《道教經史論叢》,巴蜀書社2007年版,第210頁。 ]該圖册並題記原件現收藏於佛山市博物館(佛山祖廟),本次整理即以佛山市博物館所藏原件爲底本,題記部分則參校涵芬樓影印《正統道藏》本《大明玄天上帝瑞應圖録》《玄天上帝啓聖録》。 二 《武當山宫觀仙跡記》,也稱《勅建武當山啓聖仙跡記》,不分卷,明何澄清撰,萬曆九年(1581)刊本。何澄清,號彬軒道人,武昌府通山縣(今湖北通山)人,生卒年月與生平事跡不詳。《武當山宫觀仙跡記》封面題簽爲《無量佛功德卷》,但内容並不涉及無量佛,而是宣揚武當山之作。該書圖文並茂,扉頁分上下欄,上欄刻五龍捧聖圖像,兩邊有聯:“幽明之理,若欺乎人,即欺乎鬼神;善惡之報,不在乎報,即在乎子孫。”下欄中間題“武當山宫觀仙跡記”,兩邊亦有聯:“雖未到仙山,好景急忙觀不盡;未遊仙境,斯篇仔細看皆知。”聯左右各鐫執刀劍武將一人。次頁刻“金殿祖師上帝”像,兩旁聯語:“頂鎮乾坤天下無雙聖境;峰連霄漢大明第一仙山。”書前有萬曆八年(1580)兵部左侍郎都御史萬恭所纂序言。正文分上、中、下三欄,由散文、插圖、韻文相間組成,其中上欄爲敘説文字,按照金殿、全山管理、八宫概況、路程、特産、玄帝垂訓、八宫山向及創建時間等順序,專記武當山各處勝跡,簡要地對武當山進行了介紹。這一部分内容要言不煩,信息量極大,其來源包括諸山志,以及一些日用書,也有作者新撰的内容。中欄以詩配畫,居中一幅插圖,主要以綫條構圖,刻畫簡略粗獷,兩側七言詩各一句,述真武故事及大修武當情形。下欄係全書主體,爲“三三四”字句韻文,是典型的寶卷體,共兩百六十句,三千餘字。下欄分爲四個部分,起首三十六句簡述真武修真得道聖跡;第二部分三十八句,述大修武當緣起與全山概貌;第三部分一百五十六句,簡述八宫景致;第四部分三十句,勸善信朝山,言有求必應。韻文之後有跋文,記述本書編纂來歷,落款時間題爲“萬曆八年歲在庚辰蕤賓月上澣之吉日”,即萬曆八年(1580)五月初五端午節。最後爲附録頁,正面有題詩八行,内容爲讚頌武當山自然人文之盛;背面爲捐助刊印資訊。該書原件係周紹良舊藏,爲海内孤本,後馬西沙主編《中華珍本寶卷》將其納入第三輯第二十二册。本次即以《中華珍本寶卷》影印本爲底本進行點校整理。這也是該書首次出版點校整理本。 《太和山圖説》一卷,出自《新鐫海内奇觀》,係其第九卷内容。《新鐫海内奇觀》,也稱《海内奇觀》,共十卷,由明代楊爾曾撰,錢塘陳一貫繪,新安汪忠信鐫,明萬曆三十七年(1609)杭州夷白堂刻本。楊爾曾(約1575—?),浙江錢塘(今浙江杭州)保安坊人,原名爾真,字聖魯,號雉衡山人、草玄居士、雉衡逸史、夷白道人、臥遊道人等,萬曆、天啓間活躍於杭州、蘇州等地,創辦草玄居、夷白堂、武林人文聚、泰和堂等書肆,以編輯刊印小説、戲曲爲業,其中尤以繡像插圖著稱。作爲明代小説家、出版家,楊爾曾所編纂和刊刻的書籍較多,有《吴越春秋注》《仙媛紀事》《圖繪宗彝》《新鐫海内奇觀》《新鐫東西晉演義》《狐媚叢談》《許真君浄明宗教録》等二十多種[ 龔敏:《明代出版家楊爾曾編撰刊刻考》,《小説考索與文獻鉤沈》,齊魯書社2010年版,第183—2ll頁。]。 明代旅遊之風盛行,産生了大量的山水遊記,既有專門將個人遊記結集出版者,亦有裒輯古今名人山水遊記者。楊氏自幼喜愛山水,廣搜天下山川圖説,匯爲一帙,編纂爲《海内奇觀》一書。該書採用圖文對照的形式介紹山川名勝,圖文並茂,雅俗共賞,可謂一部絶佳的導遊圖册,既可作實地旅遊之導覽,方便按圖窮致山川之奇;又可在紙上暢遊山水名地,滿足文人雅士臥遊之需。書中内容以五嶽爲首,其餘山川名勝則以南北直隸及諸行省次第排列,後附有“十大洞天”“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海上仙山”“海上十渚”等考證。 該書第九卷《太和山圖説》,將武當山單列一卷,詳加介紹。卷首略述太和山地位顯赫、盛況非常,無配圖。接着便是宫觀總圖説,概述太和山各宫觀景點的分佈情況和具體方位,並配有佔據兩個頁面的《太和山宫觀總圖》一幅。其後則依次爲太和、南岩、紫霄、五龍、玉虚、遇真、迎恩、浄樂八宫圖説,詳細介紹太和山各宫觀景點的具體情況,舉凡宫觀、廟祠、山峰、岩崖、溪澗等,其方位佈局、規制形態、風格特點以及遊覽路線均所涉及,每宫一圖,與文對應,賞心悦目。覽此一卷便可得武當宫觀山川之大概。 《新鐫海内奇觀》爲明代山水版畫的集大成之作,最大的特色便是書中的一百三十餘幅精美版刻畫。這些版刻畫分爲單面、雙面及多頁面式等多種形式,全國湖山勝境、古刹禪林多入其中。該書在海内外現存藏本頗多,亦被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收入《續修四庫全書》第七百二十一册、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影印收入《古刻新韻》第六輯。本次整理《太和山圖説》,以哈佛大學漢和圖書館藏明刻本《新鐫海内奇觀》爲底本,並參校《續修四庫全書》本、《古刻新韻》本,個别文字諸本均疑誤者則參考了明方升《大岳志略》、任自垣《大岳太和山志》等。 《六嶽登臨志》六卷,明龔黄撰,抄行於崇禎十五年(1642)。龔黄,生卒年不詳,湖北荆門人。《古今圖書集成》記載:“龔黄,按《荆門州志》,黄字文中,博學淹雅,生平不屑應生童試,閉户著書,年七旬,闖逆破城,絶粒七日而終,所著《龍潭集》《楚嶽賦注》等書。”[ 陳夢雷等:《古今圖書集成》第343册《明倫彙編·氏族典》第三十六卷“龔姓部”,中華書局1934年版,第41页。]除《龍潭集》《楚嶽賦注》外,其還著有《古葉讀》《古文奇字》等書。 《六嶽登臨志》專志六嶽之山川風物與人文故事,一嶽一卷,依次爲東嶽泰山、南嶽衡山、中嶽嵩山、西嶽華山、北嶽恒山、玄嶽武當山。每卷皆前列目録,次具山嶽總圖。每幅山嶽總圖均占兩面,主要爲墨線構圖,無文字標識,獨具特色。正文依次分爲疆域、總序、勝地、神祠、方士、藝文、雜記七個板塊,每個版塊之下匯聚所述各嶽的相關材料,各卷皆同。通過對照本書和六嶽諸山志,可以發現龔黄並不是簡單地抄録舊志,而是廣泛抄録經史子集著述數以百計,除正史外,既有《通志》《輿地紀勝》《方輿勝覽》等史地名著,也有《山海經》《神仙傳》《列仙傳》《廣異記》《法苑珠林》《洞天福地記》《逍遥墟》等佛道文獻,還有《太平廣記》《百川學海》《集事淵海》《説郛》等叢書。六嶽藝文汗牛充棟,龔黄採摘頗爲精到,同時一些稀见詩文亦賴此書而得以保存下來。有些學者認爲該書係抄録舊志,學術價值不高,這一説法值得商榷。志書修撰尤貴融會貫通,别出心裁。山嶽廣大,其景致不可能盡數遊覽;山志衆多,其文字不可能遍加閲讀。《六嶽登臨志》博采舊志以及其他典籍,裁剪融合,裒輯成册,間附時人詩歌、遊記等,可謂一册在手,偏覽六嶽。而該書也是目前唯一一部將武當山與五嶽並稱共舉的山志,具有獨特的價值。 《六嶽登臨志》因係抄本,且成書於明清易代之際,故問世以後流傳不廣,罕有著録。該書現藏國家圖書館,上海古籍出版社《續修四庫全書》將其影印收入史部地理類第七百二十一册,與楊爾曾《新鐫海内奇觀》、陳昌錫《湖山勝概》、顧炎武《昌平山水記》等山水專志合編及高嵀《東林書院志》合編爲一册。鑒於該書作者係湖北籍,且第六卷又爲武當山專卷,故本次整理時將其整體納入,這也與“荆楚文庫”項目的初衷相符合。本次整理以《續修四庫全書》本爲底本,個别文字疑誤者則參考了所引各文獻較爲可信的底本。這是該書首次出版點校整理本。 《名山勝概記 湖廣二卷》,選取《名山勝概記》第二十七、二十八卷内容。《名山勝概記》,亦稱《天下名山勝概記》,明刻本,有四十六卷本和四十八卷本两种篇幅的版本。其中四十六卷本爲序目一卷、正文四十六卷,四十八卷本爲序目及圖一卷、正文四十八卷、附録一卷。該書係在明何鏜輯《古今遊名山記》十七卷(另有序目一卷、總録三卷)的基礎上,經明慎蒙等人多次補輯修訂而成,是中國古代篇幅最大的遊記文集。何鏜(1507—1585),字振卿,號賓岩,浙江麗水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進士,歷任進賢知縣、開封府丞、潮陽知縣、江西提學僉事等職,後獲昇任廣東按察使、河南布政使,未赴任,在家閒居數十年終老。生平著作甚多,著有《翠微閣集》,編纂輯録有《古今遊名山記》《中州人物志》《修攘通考》《括蒼匯紀》,另輯有《漢魏叢書》百種。慎蒙(1510—1581),號山泉,浙江歸安(今湖州市吴興區)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進士,歷任漳浦知縣、監察御史,爲人剛直不阿,勤於著述,編撰有《天下名山諸勝一覽記》《山棲志》《明文則》《貴陽山泉志》《明詩選》《宋詩選》等。 《名山勝概記》廣采史志文集所載紀遊文字,輯録歷代名人雅士關於中國山川洞窟、橋樑寺館等風景名勝的遊記,分地域編次成書。其中四十六卷本正文含北直隸二卷、南直隸十卷、浙江十卷、江西四卷、湖廣四卷、河南三卷、山東二卷、山西一卷、陝西三卷、福建二卷、廣東一卷、廣西一卷、四川二卷、雲貴一卷;而四十八卷本則爲廣東兩卷、雲貴分卷,其餘各省卷數與四十六卷本相同。該書所録遊記以明人作品爲主,占全書十分之七左右,這與文獻的保存和豐富程度有關,也與景點的開發水平有關。本次選取的湖廣二卷内容,前一卷主要爲今湖北地域各處名勝遊記,包括魏晉至明代三十二位作者的五十二篇遊記文章。後一卷爲武當山遊記專卷,其中收録了明方升《大嶽志》、王世貞《遊太和山記》等對武當山景致描寫較爲全面詳細的遊記。其選録的這些文章均是了解武當山歷史文化和自然風景的重要資料,具有較高的文獻價值。 《名山勝概記》國内外均有藏本,本次整理的湖廣二卷則以日本早稻田大學所藏明刻四十六卷本爲底本,因爲這一部分内容早稻田大學藏本相對更爲完整豐富。同時參校何鏜輯《古今遊名山記》,美國哈佛大學漢和圖書館藏嘉靖四十四年(1565)刻本;慎蒙增輯《天下名山諸勝一覽記》,日本早稻田大學藏萬曆四年(1576)刻本;王微編《名山記選》,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東亞圖書館藏刻本。個别文字諸本均疑誤者,則參考了所引各文獻較爲可信的底本。 三 2020年夏,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因籌劃出版“荆楚文庫”項目《武當嘉慶圖》,邀請我擔任該書的整理工作。我所任教的湖北汽車工業學院地處武當山所在地十堰市,學院設有武當文化傳播與研究中心,我也在中心兼職多年。整理武當文獻,傳播武當文化,乃本職所在,自當義不容辭,因此我欣然接受了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的垂愛。考慮到《武當嘉慶圖》一書相關文獻較多,它們之間可以互證互參,也慮及成書的規模,我建議將《武當嘉慶圖》與其他六種合刊。提議得到肯定的答覆後,我隨即開始了整理工作。首先進行文獻的收集,一是搜羅擬選各書的不同版本,確定底本和校本;二是利用地域優勢,到武當山進行有目的的實地考察和搜集有用材料。其次,在文獻收集完畢後進行文字圖表的録入工作。由於年代久遠,底本漫漶不清,書稿的録入工作耗費了巨大的心力。最後是文字的校訂工作。書稿録入完畢後,我又對照底本認真校改完善,其中《武當嘉慶圖》因底本頗爲模糊,花費的精力尤多;同時參照諸校本完成總計九百條的校記内容。 在文獻的收集和書稿的整理過程中,得到了諸多師友的支持和幫助。在此,要特别感謝武當文化傳播與研究中心主任杨立志教授及全體同仁,以及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的魏耀武、張懷東兩位編輯,他們爲本書的付梓付出了巨大的心血。由於力有所不逮,書中難免寙陋之處,還請方家不吝賜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