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概况

企业文化

我国出版史学企业制度研究的开创之作——《商务印书馆企业制度研究(1897—1949)》品读

创办于甲午战败与百日维新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商务印书馆,不论是在中国现代出版史还是文化产业发展史上,都具有重要而特殊的地位。近些年来,对1949年以前商务印书馆出版活动的研究日益深入,成果丰富,给当前我国出版业的改革带来启示,提供借鉴。范军、何国梅的《商务印书馆企业制度研究(1897-1949)》(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12月版)从企业经营管理的角度,系统研究商务印书馆从成立到1949年这一时期的产权制度、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其视角独特,颇具新意。

1 填补我国出版史学系统研究企业制度的空白

商务印书馆虽创立于我国激烈动荡的社会情势,但在顺应时代发展、融入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走出了一条企业化、现代化的道路。从初创时的集资合伙制,张元济加盟后改进和完善经营制度,到吸纳外资实施融资扩张,再到王云五学习西方大力推行科学管理,商务印书馆在产权、组织和管理制度方面都走在时代前列。其管理制度及理念,都与现代企业制度有着某种程度的契合与接轨,既学习和移植西方先进的企业制度,又与国情结合进行消化改造,形成了当时商务印书馆独具特色而又行之有效的近代企业管理模式。商务印书馆在乱世中经过50年的发展,成为当时世界上知名的大型出版事业体,其先进的经营管理制度与理念无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些年来,在近代出版史研究中逐渐兴起“商务印书馆热”,但研究内容多局限于馆史、人物和出版书刊的个案等方面,从企业经营管理的层面和角度系统研究商务印书馆的不多或不够深入。已有的成果,有研究商务印书馆的资本管理、经营方针、选题管理等方面的,有探讨商务印书馆在中国近代出版史上的地位和对时代的影响的。但这些研究要么重史料辑录,在系统性建构和理论深度上挖掘不够;要么以问题意识为先导,用现代眼光观照历史,虽有新意,但立论不稳,只能浅尝辄止,无法深入;要么只顾及某一点或几个方面,虽提纲挈领,但过于零散。故在该著作面世之前,以纵向角度与横向视野相结合,对商务印书馆的产权、组织和管理三个方面内容进行全面性、系统性的研究是一个空白。该课题的研究,在资料挖掘整理的基础上,对商务印书馆企业制度的分析,提升到学理总结与理论升华层面,其成果一方面是对近代出版史研究的重要拓展,另一方面也可为我们今天出版行业的企业化、产业化和集团化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2 立题于时代同业大背景

晚清时期,西学东渐之风盛行,各种思潮迭起,商务印书馆的创办是中国近代文化发展的产物,而其发展也与中国近代企业演进的路径相符。作者研究1949年以前商务印书馆企业制度,并不是就事论事地直接切入,而是花了相当的笔墨,讨论我国近代出版企业发展的历史轨迹,分析和归纳我国近代历史上存在过的典型的出版企业制度形态,以此展现商务印书馆的同业环境,为深入探究商务印书馆企业制度个案提供背景支撑。

我国封建社会传统商业和手工业具有悠久历史,其作为市场的主体是客观存在的,也是我国近代企业发展的土壤。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近代企业制度的演变的确有其自身的特点。一类如传统商业和手工业组织壮大的路径基本上是按照“业主制-合伙制—股份制”的轨道演进,另一类具有外国资本的影响和刺激的近代中国企业则直接采用西方的股份制管理,还有一类是当时政府中的洋务官僚主导的国家资本主义的官办企业,因而近代中国企业制度的建立具有多重性。另外发展的轨道也不一定完全按照既定路径,而是有所改变和交织,是三轨并行且交织共存的。1897年商务印书馆创立时就是一家合伙制的小型印刷工场,6年后日本金港堂资本的进入,商务印书馆不仅仅在技术、人才方面获益,资本的扩大、股份制经营模式的逐渐形成,也是向近代企业发展迈进的重要一步。

商务印书馆的创立与发展并不是孤立的,相反我国在19世纪后半叶和20世纪早期,新式出版机构大量涌现,出版活动较为兴盛。如据《1906年上海书业商会会员名录》记载,当时上海就有22家出版机构,早期的商务印书馆在当时的环境中并无竞争优势可言。商务印书馆如何立足并取得巨大发展与进步,作者的考察并不是局限商务印书馆本身,而是基于丰厚的史料,对同时期同业的经营模式进行梳理,归纳出中国近代出版企业的几种企业制度典型形态,展现一个丰富多彩的晚清至民国的出版业大背景。作者列举并深入剖析的出版业典型形态的代表,包括实行业主制的亚东图书馆,实行合伙制的万叶书店,实行公司制的世界书局。据该书分析,从业主制、合伙制到股份制,这是一个总的发展趋势,而其间的混合、并存、自我更新的历史演变始终都在发生着。商务印书馆由初创时的合伙制,发展过程中吸收个人入股,吸收外资,到1905年正式成立股份有限公司,建立起规范的股份制企业制度,说明商务印书馆的崛起和发展壮大的制度基础是在同业大背景下逐步具备的。

3 立论于以史观史的观察视野

探究推动商务印书馆发展壮大的企业制度的内涵,作者在内容体系建构上,一是纵向朔源,从商务印书馆发展的历史厘清其近代企业制度确立的脉络;从产权制度、组织制度、管理制度三个层次,探讨其近代企业制度的结构。二是横向探因,构成企业制度核心的三层制度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制度结构内部的运作与维护是怎样进行的,作者都基于史料的爬梳进行分析与阐述。

书中明确提出,商务印书馆早期的历史就是探索近代企业制度的过程。1897年商务印书馆四位主要创办者夏瑞芳、鲍咸恩、鲍咸昌、高风池,作者总结了他们之间的“五缘”关系基础,即乡缘、学缘、教缘、业缘和亲缘,所以商务印书馆首先就是一个典型的股份合伙模式的家族式印刷小工场。基于他们的精明能干以及事业雄心,到1914年(夏瑞芳遇害年),17年间资本额增长了近500倍。而从成立到成为规范的股份有限公司的9年间,从接盘现成的印刷所,吸纳私人入股,到接受日本金港堂的注资,已经展现了非常规范且完备的现代企业融资、兼并和经营拓展的企业扩张行为。

成为股份有限公司的商务印书馆其企业制度的建立包含产权制度、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三个层次。1905年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商务印书馆的章程中明确了公司的产权归属和股权的流转制度,将股东资本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分离,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属于不同的主体。规范的产权制度使商务的发展既有所约束又不过分受到束缚,即在法人财产权的规范下,以股东会、董事会、经理人和监察人组成治理结构。从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到1949年的45年时间,商务印书馆以出版业为主,以多元投资推动资产流动,不断将公司资本转化为具有增值性的活化资本,形成了典型的以出版为中心,跨媒体、跨行业的专业化、集团化发展模式。

企业组织制度是通过机构设置来实现的。作者总结出的商务印书馆组织制度的主要特点,一是线形职能型,董事会下的总经理是公司经营的总负责人,业务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对总经理负责。二是成立执行事务最高管理机构“总务处”,集中协调、监督和管理各分支机构,避免各自为政,这为后来成立分馆、分厂、分店,设立附属机构,不断拓展业务范围奠定了管理结构上的组织基础。三是组织结构的建设始终以生产管理为中心,保证统一指挥生产调度,保持职能部门与经营领导层的紧密联系。

在管理制度上,商务印书馆是我国近代出版史上最先实行企业化经营和管理的出版企业,在人、财、物和品牌建设等方面的管理制度规范而且科学,这是企业将内部阻力最低化和效能发挥最大化的基础,作者对管理制度的分析更是条分析缕,为读者呈现管理运作的具体细节。商务印书馆的管理理念,首先是以人为本。商务印书馆的成功人才是决定因素,其对员工的选用制度规范,考核严格,进口关把得很严,同时特别注重鼓励员工学习培训,提升业务素质。对员工业绩的考核也是激励与鞭策双管齐下,方式多种多样,特别是对优秀员工发行股票股权,此举使优秀员工成为公司的利益共同体。其次是坚持出版理想。在张元济、王云五的引领下,商务印书馆不断吸纳知识精英的加入,知识分子教育救国、教育醒民的理想与商务印书馆印刷出版力量的结合,使出版理念和价值标准的坚持具备了高度的自觉性。落实在管理制度层面,则以完备的编审制度保障按精神价值标准甄别选题内容,优化出版结构;以严格的生产管理和考核制度保障图书的出版质量,使内容价值以优质的载体形式传播和传承。第三是建立科学的财会制度。1930年王云五在财会改革上引进先进的预算制度、成本会计制度和统计制度,使商务印书馆的财务管理与国际上的先进财务制度接轨。另外,商务印书馆在发行渠道开拓、促销策略的运用、品牌的建设与维护和版权的管理等方面,都建立非常科学而且系统的管理制度作为保障。

4 注重客观分析和严谨解读

该书作者的研究著述非常注重学术规范,坚持以史料为据,以客观的立场为探讨问题的出发点。书中的分析阐述,并不是一味地全盘肯定和褒扬商务印书馆当时的企业制度,而是常常提出针对性看法和评述。作者认为,商务印书馆在当时的环境下虽然探索和实践了现代企业制度,具有先进性、超越性和前瞻性,但其“早熟性”的特征也非常明显。早期的商务印书馆在产权制度上并不具备严格意义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的特征,尤其是在资本社会化方面存在明显缺憾,以致被马寅初等学者批评为“仍为少数人所创办”。另外,组织制度的冗余低效、管理制度的执行力不够等问题也一直是客观存在的。又如在具体讨论商务的直线型组织结构的章节中,作者列举了这种结构的诸多不足,包括管理上高度集权导致评价公司业务时受管理者主观因素的影响过多,经营上过分依赖能人治理导致中层管理人员素质的提升被忽视,等等,这些不足的存在显然使事业的发展受到局限,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也有所制约。

该著作的第一作者范军教授,既是出版史学者,也是大学出版机构的负责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带领一批同道探索企业转型发展之路,探寻文化与经济平衡的良方。作者长期关注并研究从晚清到民国这一段可谓耀眼的出版发展时期,力求以史启今,寻找值得借鉴的经验。商务印书馆不断创新与改革,将文化理想、创业理念付诸于先进的企业制度的探索,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这无疑堪称典范。我国的出版业转制已经完成,集团化、股份化、多元化的发展模式正在起步,但如何在产权制度、组织制度、管理制度层面进一步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规范建设,作者系统研究的早期商务印书馆企业制度这一个案,为我们的探索和学习提供了范本。

(《商务印书馆企业制度研究(1897-1949)》,范军、何国梅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12月出版,206页,定价3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