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概况

企业文化

至清至静 至纯至性——《黄冈教育溯源》序

黄冈教育,在湖北教育史乃至中国教育史上,可谓别具一格,具有特殊的精神气质。一方面,她内涵丰厚。她根植于鄂东崇文重教的沃土之中,受到特殊的人文环境的熏陶,呈现出特色鲜明的教育思想、教育传统和教育遗风。在中国教育史上,教育的每一个举动,都能在黄冈找到印记。从某种意义上说,黄冈教育就是中国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另一方面,她影响深远。自古迄今,黄冈教育在历史长河中,源远流长,求学之风、好学之风、重教之风,一直随岁月流淌。其间,灿若繁星的科学家、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屡出其中,凡科举及第者,必有黄冈人。还有许多有关黄冈教育的美好故事、动人传说,流传至今,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学子,奋勇向前,探索未来。重教兴学,为官规,为民俗;好学乐学,是传统,是风尚。黄冈,现已形成以“高升学率”、“奥赛摘金夺银”、“高成才率”为三大表征的“黄冈教育现象”。

时至今日,黄冈教育已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形成了为海内外所公认的品牌。2007年首届“全国基础教育•黄冈论坛”,我被邀请出席,感触颇深。我感受到黄冈教育这个品牌很响、很有竞争力,是来之不易的。她是鄂东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两千多年来黄冈教育与文化的凝聚,更是黄冈人民对全国基础教育的一大贡献。对黄冈教育现象进行全方位的、深层次的探讨,揭示其规律,这不仅必要,而且很有意义。

就在论坛结束后,黄冈市教育局的年轻干部雷中怀,撰写了这本《黄冈教育溯源》。这本书的出版,正当其时。

中怀同志是我在这个论坛上认识的。因地缘关系,故来往较多。他热爱教育事业,特别是对教育与文化有一定的研究,用功很勤,积十余年的材料收集,写下这本《黄冈教育溯源》。

这本书很好地回答了一个历史命题。即黄冈教育形成了品牌,走向了全国,走向了世界,这颗璀璨的明珠,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是得之偶然,还是有其根源?这本书从历史的视角,正本清源,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这本书的切入点十分新颖。立足黄冈教育的客观事实,将黄冈教育放在中国教育史、湖北教育史这一发展轨迹中进行审视,挖掘出了黄冈教育的真正内核;从历史的角度,探讨了黄冈教育的发展历程;从黄冈境内现存的文物和教育遗迹着手,揭示了黄冈教育发展与文化的内在联系;在内容上,抓住黄冈教育的特色和亮点,力求体现黄冈教育的现代意蕴。不仅对长期以来形成的黄冈教育精神、内涵和精髓作了介绍,而且展示了黄冈教育最富时代意义的现实价值、历史价值和核心价值。

这本书有鲜明的特色: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言之有据。从全书的整个框架来看,由“教育发轫”——写学校,到“名师渊薮”——写名师;有名校、名师必有“高徒”,写“科甲鼎盛”;数千年的教育发展历程,离不开文化熏陶、教育遗风的浸染,写“文化传承”、“书香弥漫”;直至革命时期,黄冈教育又培养了中国革命的大批军事奇才,写“革命先声”,等等,都是层层推进,脉络分明。并在叙写的时间上,也是先后有序。上起西周时期,黄冈境内设有家塾、党庠、州序、乡校,四学发轫;至战国私学兴盛;至隋代科举开端;至唐代官学建立,建有荆楚最早的儒学——兰溪学宫;到北宋时期建有最早的书院——雪堂书院;至明清,黄冈书院林立,科甲鼎盛,鄂东教育极一时之盛;到清末民初,涌现出令人瞩目的留学群体,等等。对这2700多年来的教育历程,一一进行梳理,条理清晰,自成体系。从书中提出的观点来看,成一家之言,其见识卓然,谓之首创,亦不过分。如提出民国以前的黄冈教育发展轮廓是:始于春秋,蛰伏于隋唐,宋、明、清及清末分别为四个发展高峰期;形成的原因和特点是:鄂东古、近代教育,是孕育于黄冈特殊山水之间的一种特殊教育,是以学塾、官学、书院为主要支撑的多元化教育,是以名师执教为主的精英教育和大众化教育相并存的教育;是历代官府重视支持的结果,是地方乡绅乡民支持的结果,是有固定经济基础作为支撑的结果,也是黄冈学子崇尚知识的结果。在文化层面,提出杜牧是黄冈文化的奠基者、王禹偁是黄冈文化的传承者、苏轼为黄冈文化的核源。还梳理出带有总结性的数字黄冈教育:黄冈历史上共建有书院75所;在1300年的科举中,文举与武举累计走出944名进士,3985名举人,会元3人,解元89人;还有1位榜眼(罗四维),4位探花(胡明庶、帅承瀛、陈銮、程明超),5位状元(黄凤麟、卢储、文质、刘子壮、陈沆),6位宰相(王方庆、王玙、周墀、郑进、姚明恭、张鹏翮),80余名尚书、侍郎;新中国成立后,先后走出12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等等。这些观点鲜明,总结准确,可谓言之有物。从书中的语言来看,引经据典,信手拈来;得出的结论,浑然天成,此可谓言之有据。

这本书集博古与当今、理论与个人心得于一体,具有很强的史料价值与教育研究参考价值,且图文并茂,可读性强,读后让人心神愉悦。

总之,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探究黄冈教育内涵的好书。

(作者系中国工程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