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媒体报道

央视新闻客户端丨丰收季:“田鼠大婶”的丰收日记

寒露已过,秋意更浓。曾是古代“丝绸之路”黄金通道的河西走廊地区,霜冻来得早,也充满暖色。在甘肃武威民勤县薛百镇上新村,“田鼠大婶”裴爱民和老乡们正在田间地头争分夺秒抢农时。收玉米、砍辣椒,劳作、收获,西北小村的忙碌日子被裴爱民过成热烈的歌,也写成喜悦的诗。


4时50分,天不亮,裴爱民的手机闹钟准时响起。她从不睡懒觉,农忙的日子里,起得更早。秋收是大事,写日记也是,谁也不能耽误谁。

用电脑打字是小女儿教的,48岁的裴爱民还只会“一指禅”,一小时大概能敲500字。她初中毕业就离开了校园,日记却从那时写到今天。是天赋也是热爱,裴爱民写完了大大小小十几个日记本,写出一本新书《田鼠大婶的日记》:“下笔很痛快,特别畅快,因为心里咋想,就噌噌噌地写出来。”


“田鼠大婶”裴爱民的日记本

“秋天好忙啊,日子短了,天气冷了,地里还有庄稼,争着、抢着、赶着,霜冻就要来了……”裴爱民书里写的,正是眼下的时节。霜降之前,作物归仓,这是裴爱民把粮食搬回家的冲刺阶段。她的网名“田鼠大婶”,也从这里来:“田鼠把遗落的玉米、麦子、葵花籽,特别勤快地收拾到自己的洞里。它们特别珍惜粮食,勤快的劲儿和庄稼人的生性有点相似。”裴爱民笑说,“我也要颗粒归仓,把种下的粮食搬回家。”

6时刚过,裴爱民和爱人陈兴民的三轮车已经停在玉米地边。收割机在田里轰隆隆“画圈”,跑完隔壁老林家的地,再跑进裴爱民家的田。裴爱民觉得,收割机的声音响亮得很,热火朝天的景象叫人感觉振奋,“这个收割机,真正就是乘风破浪,它就像在大海上航行一样。我看到玉米哗啦啦倒下来最高兴,就像是黄金一样。”

裴爱民跟在车后,紧盯哗啦啦掉下的“黄金”,捡拾几棒漏网的“金子”。一转眼收十亩地,这是过去不敢想的速度。“一个半小时就能收完,机器就特别快。以前人工铺地膜,大水漫灌,要么旱得不行,要么涝得不行,现在节约用水,水龙头一开,水渗得均匀、玉米长得均匀,有好处。”她说。


裴爱民跟在车后,捡拾玉米棒子。她在新书《田鼠大婶的日记》里写道:作为一个正经的庄稼人,夏天不割几把麦子,秋天不掰几穗苞谷,心里不踏实。

民勤三面被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包围,荒漠化面积约占90%,有“中国沙乡”之称。说起节水,裴爱民头头是道:高耗水的作物坚决不能种,地里滴灌设施必不可少。节水节出的成绩也让她兴奋——一度消失的青土湖水域面积不断扩大,前两天,当地干涸三十多年的大沙河,又淌起了水。

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是裴爱民和爱人老陈朴素的智慧;农民对粮食也有天然的偏心。他们务了多种农作物,不过在30多亩地里,有27亩是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养活人的庄稼最好种,我就喜欢种玉米、种麦子。”裴爱民的话掷地有声,“这个玉米长得强壮,我感觉玉米就像个庄稼人一样,特别诚实,它也不贪心,就专心结一个棒子。”

“玉米就像庄稼人”,这样的田间感悟,她在社交平台上不断更新。这是她看到世界、也被世界看到的窗口。这一刻,她不是邻里口中的“裴婶”,她是“田鼠大婶”。

今年的霜冻来得格外早,刚过寒露,清晨的秋白菜已穿上硬邦邦的霜衣。裴爱民知道,地里的辣椒不能等了。趁着老陈拉玉米回家的工夫,裴爱民拎着铁锨,去砍辣椒。干起农活儿来她可是把好手,不到半个小时,两行辣椒就铺了一地,“去年辣椒晒干才卖3000块钱,今年辣椒值钱,1亩地给5000块钱呢,不用晒干他们就拉走了。”


还在自家地里,接着是挖中午要吃的土豆、掰秋白菜。老陈早早打好了招呼,中午想吃手工面。

厨房里,女主人切菜和面,男主人烧火。等吃上面,在大连读大学的女儿打来视频电话,向妈妈转达同学对新书的夸赞,“好厉害啊,写得很好”。

新书出版的一个来月里,裴爱民的粉丝噌噌涨,有她崇拜的文学界“大人物”夸她“眼中有诗、有美”,但女儿的话仍然让她笑得羞红了脸。片刻回味和停顿后,又是等不了的活儿,夫妻俩直奔全钢架日光温室,在他们种的许多品种里,今年新增了2亩人参果。

裴爱民和爱人老陈一起吃“腰食”。民勤话里的“腰食”,就是田间地头的加餐,馍馍蘸西瓜,又解渴又管饱。

温室里,一些人参果的枝头已开出紫色的小花,这预示着再有一个月左右,人参果就能结果了。裴爱民换上手套,开始疏枝掐叶。“头一天干活的时候才能掐两行,现在快得多了,能掐六行了,掐六行需要五个小时……”她细数着,如果人参果的价格还像去年那么好,这个棚里的果子能卖8万块钱。

裴爱民挨个给人参果疏枝掐叶。

每笔收入,裴爱民都在心里规划好了用途。日子过得再好,量入为出也是在曾经的漫天风沙里遗传的本能,“供丫头上大学,好好上学,日子也要过好,还要在城里买楼房。”

“今天种胡麻,明天种胡麻,胡麻种上走回妈妈家……”一天的劳作结束,太阳也倦下了山,裴爱民唱起民勤小调。三轮车在骤起的风里跑得很快,赶着躲回家去。

搬来羊毛毡和毛毯,裴爱民进家门就开始拾掇今夏打好的新炕,铺了一层又一层。老陈拉回来的玉米秸秆已经码在炕眼,今晚,烧新炕。裴爱民把笔记本电脑从写字台搬到了炕桌上,明早她准备盘在暖炕上敲字写新书了。


裴爱民书中的插画,都是她手绘的生活。

老陈转身去厨房烧火,裴爱民也挽起袖子开始洗菜,一日三餐,在重复,更在朝前走。对于丰收,裴爱民有自己的理解:“庄稼收下来了,就叫丰收。丰收还有一个意义,就是粮食拉进来了,吃穿不愁了,两口子不吵架,孩子们听话,老人们健康,整体的丰收。到了屋里有热炕,有火炉,有热饭,有热腾腾的家,就是好日子。”

铺好新炕,摆好炕桌,裴爱民立刻摆上电脑“找找感觉”,未来几个月的4点50分,她可以在炕头暖和地写作了。

田鼠大婶在书里写,“我只觉得时光过得飞快,没有空闲度日如年”。飞快的日子里全是热腾腾的片段,玉米、辣椒、土豆、白菜,每一样都是丰收;归仓是丰收,写下来是另一种丰收。

这里是甘肃武威。读过的,一片孤城万仞山,是这里;看到的,“河西粮仓”风猎猎,也是这里。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2022年10月13日)

https://content-static.cctvnews.cctv.com/snow-book/index.html?toc_style_id=feeds_default&share_to=wechat_timeline&item_id=8824486465642847087&track_id=0C578947-47D9-4F6B-A0E8-C25FA7DCF697_687327673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