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熊然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雷宇)诗坛自成一派,还看桂岳风流。3月23日上午,华中师范大学举行《桂岳诗派》出版发布会,来自中国作家协会、中华诗词学会、武汉大学等单位的诗歌研究专家、文学评论家及诗人代表齐聚桂子山,围绕桂岳诗派的创作特征、文学史定位及诗歌教育功能等展开深入研讨。
此次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隆重推出的诗集《桂岳诗派》共包含十二分册,涵盖传统格律诗与现代自由诗两种体式,由湖北省作家协会原主席、著名文学评论家王先霈教授担任主编。桂岳诗派以校园所在的桂子山为地理坐标,呼应“岳”所象征的文化高度,彰显诗学追求的深远意义。
中国作家协会原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吉狄马加指出,《桂岳诗派》实现了古典诗学与现代新诗的互文性对话,其格律体与自由体的美学弥合及多元诗艺融合,呈现出未来性指向。该诗集为汉语诗歌范式转型提供具象参照,具有双重学术价值。
王先霈教授详细介绍了诗集的编纂过程和内容特色。他表示,华中师范大学诗歌创作与理论研究的传统源远流长。诗人兼教育家陶军先生以诗性人文教育理念滋养一代学人,为校园文化注入深厚底蕴。《桂岳诗派》新著的问世,既是对前辈精神的传承弘扬,亦是在当代语境下重构诗意教育的价值坐标,其出版具有承前启后、启智育人的重要意义。
中华诗词学会乡村诗词工作委员会主任、湖北省中华诗词学会会长段维教授从个体经验史与学术生成脉络出发,剖析《桂岳诗派》促进当代诗词范式转型与本体论重构的内在逻辑,提出该诗集在学理建构与创作实践层面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为全球化语境下的汉语诗学发展提供了创新路径。